孩子不聰明,家長揮一揮「閱讀」的魔法棒,點亮孩子的智力

作者:CUP       2019-10-19 00:46:49


"

常常有家長會察覺有的孩子明明小學的時候成績優異,但是步入初中卻表現出跟不上的情況,也有的孩子成績一般,但是努力學習,可上了初中成績甚至出現退步的現象。

是否有家長會困惑: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跟不上,甚至成績下降?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表示:「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奮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出現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的現象,頭腦突然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

一、不重視閱讀,孩子的短板遲早會顯露

最近同事小茹跟我抱怨,她女兒雅雅最近幾次考試都不理想,明明1、2年級的時候常常考100分,怎麼到四年級成績差距如此大。

於是,雅雅的爸爸開始檢查並且輔導孩子寫作業,以前雅雅的作業都是自己完成,小茹也很少檢查作業。

這一檢查,雅雅爸爸發現孩子存在很多問題,除了算式不規範、粗心、不用心這幾個孩子常犯的小毛病,最明顯的是雅雅理解力偏弱,很多題目不是不會做,而是看不懂題目的意思。

同樣是四年級的小朋友,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小名則顯得輕鬆自如,平時學校的作業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還經常有空餘的時間組織朋友玩足球、打籃球等。

聽他媽媽說,孩子在學校還經常給同學講題,有時候老師還會讓他充當班級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解。

我虛心地請教她如何把孩子教養怎麼好。

她想了想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我平時工作也比較忙,不過在小名還小的時候,我一有空就陪孩子看書,他不認識字,我就給他講,後來他認字了,他就自己看,我也不敢肯定是不是因為他喜歡看書的原因。」

「有些學生不需要下太多的功夫在家庭作業上,不過他們的成績卻並不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是這些學生具備過人的才能。往往是由於他們擁有較好的閱讀能力,並且還可以推進智力才能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

二、課外閱讀猶如一根「魔棒」

「閱讀」的媒介是語言符號,其內含有充裕的、凌駕於實際生活內容的活動,提高閱讀者的「語言系統」,同時可以讓他的「智力背景」更為雄厚,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孩子的課外閱讀越多:他的語言積累就越豐富,當他學習的時候,積累的知識就會出來幫助他,讓他擁有較好的學習能力,而這種好的學習能力會讓他獲得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孩子就會更積極地學習,就會成為一個良性循環。

孩子的課外閱讀少:孩子的積累除了課堂上掌握知識以外,沒有其他途徑的補充,會導致孩子的語言積累蒼白,這會造成孩子學習能力偏低。

當所學的知識越來越難時,孩子就會顯得力不心,甚至孩子花費大量精力也沒有得到改善,這會讓孩子漸漸失去信心,從而逃避學習,甚至是厭煩學習。

家長常會看到有的孩子對學習越來越喜歡,成績也越來越好,而有的孩子漸漸不喜歡讀書,成績也越來越下降,這因為每個孩子的課外閱讀量不同導致的。

而來自一份統計的說明:在同樣的家庭經濟條件下,美國孩子的閱讀量是中國孩子的6倍;從閱讀的內容上來看,中國孩子閱讀最多的是教輔書,是為考試而閱讀。而對比閱讀的質量,中國孩子的閱讀多數是為了識字或者獲取一些信息而閱讀。

三、閱讀的誤區:家長要小心

近些年學校開始倡導孩子的課外閱讀,也列出許多古今中外的著作清單,但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家長的重視,對很多家長來說課外閱讀更多地是讀跟語文課本有關的書籍,不知不覺家長就走進了閱讀的誤區。

閱讀需要誘惑

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讀書,強制關電視,直接要求孩子讀書,這反倒讓孩子厭煩閱讀,你越強迫他做什麼,他越排斥什麼。

如果你希望孩子主動閱讀,你可以嘗試誘惑他,可以抽出書中的情景來引起孩子讀書的慾望,讓孩子主動拿起書本。

閱讀分好壞

孩子在課外閱讀過程的一些做法是好的,而一些做法則是錯誤的,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羅列下面幾個方面:

少用口語,儘量用書面語

有時候家長怕孩子聽不懂,便慣用通俗的口語給孩子講故事,其實對孩子來說,一切詞彙都是嶄新的,因而無論是「讀」還是「講」對孩子來說都一樣的,所以在孩子識字的階段儘量採用書面語,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好閱讀:在閱讀時,多採用書面語;錯誤的閱讀:在閱讀時,大量使用口語而拋開書面。

讀的語速要快

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高低主要是理解、記憶、速度這三個方面,當孩子的閱讀達到「半自動化」的程度,才會掌握和吸收閱讀內容,有利於孩子的理解和記憶,但是慢慢讀卻會妨礙這種「半自動化」狀態的形成。

好閱讀:要求孩子閱讀速度快;錯誤的閱讀:讓孩子慢慢閱讀。

讀多少

當孩子讀完一本書,家長為了檢查他是否看進去,總喜歡對孩子說:「你給我講講這本書的內容。」

這樣會讓孩子顛倒讀書的興趣跟任務順序,不是因為有興趣讀書,而是因為任務才讀書,這樣會磨滅孩子的興趣。

好的閱讀在於讀了多少;錯誤的閱讀在於記了多少

漫畫不是書,是另一種形式的「電視」

漫畫、電視和電腦都是以圖像來吸引人,而「讀書」之所以優於「讀圖」在於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不但促進孩子語言中樞的發展,還可以讓孩子主動吸收。而習慣於「讀圖」的孩子會習慣被動接受,不會主動吸收。

好的閱讀讓孩子讀讀字;錯誤的閱讀孩子讀圖。

什麼是「有用」的書

孩子學習語文,讀的書有大多跟語文課本有關係,但是很多課本內的文本讓孩子感到無聊,無法提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部分家長甚至會認為課外書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因此不讓孩子看課外書。

很多著名的學者、作家、科學家在談及他們早期的學習語文經歷時,都會提及他們曾經通過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奠定了雄厚的文學基底。

「中國的教科書,不僅沒有收錄最好的文學,還採用零散的文字為核心,每課除了學幾個字,就是教導一點零碎的知識。我們讀《水滸》、《紅樓夢》《魯濱遜漂流記》一類的小說時,讀完第一節就迫不及待要讀第二節,不但從早晨讀到晚上,甚至從夜晚讀到天亮,覺得一口氣看完才會痛快。而零碎文字做中心的教科書沒有這種份量。」——陶行知

孩子通過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對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提升,改善孩子的學習情況,你是否贊同讓孩子多讀課外書?讓孩子擁有閱讀的好習慣,你覺得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幫助,你有什麼好的提議,不妨分享給我們。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30-60天寶寶的生活起居細節


怎樣有效的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以下幾方面告訴你


「越沒文化的人越喜歡逼孩子」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這個菜要多吃,補腦增記憶,比核桃還管用


帶娃旅行這樣穿,拍出來的照片才能笑傲朋友圈


娛樂圈卸下妝容無人識的七位女星,劉嘉玲最奇怪,網友:素顏沒我老婆好看


3年級:孩子剛接觸英語,家長拿這些句子練習對話,難怪人家學習好


媳婦跟媽整天因為我對誰更好而生氣,夾在她們中間的我,好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