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效應:短板決定極限,「取長補短」的重要性,家長別再忽視了

作者:CUP       2019-09-09 23:01:12


"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孩子們有自己的長處,也一定會有自己薄弱的地方。我們經常聽說某個孩子成績有多好,但是生活卻不能自理;明明很有才能卻連做點手工都不會等,是短板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木板效應,家長們應該了解。

偶然間認識的一個朋友,有一個5歲的孩子,生活里夫妻倆對孩子的照顧非常周全,大多時間都花在了和孩子的相處方面。

孩子成績很不錯,思維能力也比較強,對於事物的分析都比同齡人要獨到、深刻,平常上樂高課的時候是同學們的榜樣,在學習過程中也經常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無論是老師還是親人都對他的孩子讚不絕口。

可是看起來這麼完美的孩子也是有缺陷的。不足之一在於合作能力低下。孩子基本不願意和人合作,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媽媽也曾經向心理老師諮詢過,但是好像和孩子的想法都不太一樣。育兒師告訴朋友,孩子不願意合作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自身能力的認可,覺得他人的參與會降低事情完成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則是人際交往上的能力不足。

生活中,學習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合作的情況,就像小組討論一樣,孩子經常和組員發生意見上的衝突,而且在合作的過程中他也很難磨合彼此的觀點。

是人就會有弱點,「三人行必有我師」,這麼優秀的孩子在合作上出現了問題,顯然對於以後人生道路的發展是會起到阻礙作用的,孩子成長的短板效應,父母了解多少?

1、什麼是「木板效應」?

木板效應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指的是一個木桶是由多個木板組成的,其價值在於其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

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團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放在我們個人的身上,便代表著我們個人能力的極限體現在短板上,短板決定了我們的下限,而上限在哪裡,也是以此為基礎的。

木板效應里,短處才決定了你的極限,要學會「取長補短」。

2、「取長補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名作家錢鍾書是一個「數學白痴」,大家都知道他在上大學之前,因數學低分引得眾人議論的事情。對於他而言,文學是生命,是自己生活的指向標,更是自己的代名詞,如果有人願意為愛好買單,那麼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把「文學」裝進自己的口袋裡。

他會因為數學不好自卑嗎?或許有吧,可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發展和對未來的探索,他成為了文學大將,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把自己最好、最擅長的事情發展到沒有可以挑戰的高度,這是他面對短板所做出的應對。

「取長補短」錢鍾書先生實現了小我,完成了大我,那麼它是如何影響著我們孩子發展的呢?

錢鍾書

鍛鍊了孩子直面短板,積極向上的心態。正視自己的缺點,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是取長補短之下,孩子們獲得的首要能量,鍛鍊直面錯誤的能力和勇氣,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是我們不斷從挫折中爬起來的目的和動力。

促使孩子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取長補短可以促使孩子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向更好、更新的自己邁進。

短處改正,不易於釀成大錯。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是很多都比較難得的一個品質,比較自己對自己的認可是不全面的,而取長補短的方式恰好可以掀開我們原本想要遮掩的「醜態」,面對錯誤及時改正,不至於釀成大錯。

鍛鍊了孩子表達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就像不喜歡合作的那位孩子一樣,朋友的教育可謂是周全極了,但是還是疏忽了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錯把學習當所有,忽視了孩子在團隊合作方面的能力。因而,良好的表達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是我們需要幫助孩子一起掌握的,也是在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時能夠彌補的不足。

懂得取長補短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孩子對自身全面的了解。

3、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取長補短」?

說到取長補短,近年來許多愛好音樂的人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不管從前他是什麼身份,但是我們認識他的時候,他是一名音樂人,毛不易就是這樣的一位歌手。

起初他是一名護士,男護士本來就很稀奇,很少見,而會唱歌的男護士就顯得更加「寶貝」了,這位會唱歌的男護士是原創歌手的代表,他用音樂作品來詮釋了自己的態度和喜好。

毛不易利用了自己的專長和喜好來發展自己,雖然在醫學領域做的不錯,但是他堅持初心,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那麼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取長補短」呢?

教育孩子接受自己的短板,不需要太過苛責。接受自己是進步的基礎,因為沒有人會原因在原地踏步,想要前進就必須了解自己什麼地方做的不夠好,哪裡需要改正,取長補短在於長短的區分和了解,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接受自己的短板。

鼓勵孩子多與人交流學習。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指的就是交流和學習的作用,生活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鼓勵孩子多多交流,聽聽別人的看法和意見,這比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要美好很多。

教育孩子達者為師,謙虛向人學習,短板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無能為力卻還故作堅強,相信在家長的引導之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取長補短,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我是小允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轉發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心理學家:孩子黏人很正常,出現這些行為時,家長須謹慎


3-15歲兒童身高標準表出爐!附身材矮小的原因和對策,請收藏


嫁給「活佛」的阿雅,婚後坐擁千萬豪宅,成為合格的「家庭主婦」


孩子犯錯誤只抓表面問題?家長要知道:教育孩子,治標要先治本


心理測試:最想誰陪你過生日,測你內心最在乎誰


那個你眼中「不聽話」的孩子,你真的懂她嗎?


不要用小米煮粥了,這樣做輔食 比溶豆簡單,換個花樣寶寶更愛吃


退休老夫妻回歸田園「自蓋移動小木屋」 舒適到「城市兒女都來住」! 活出人人稱羨晚年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