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逼孩子讀書嗎?家長其實只需要做好這三條

作者:CUP       2019-09-09 23:01:07


"

點燃孩子閱讀興趣 讓閱讀成為習慣

關注小鯨閱讀

每天閱讀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又又又又又開學了,你的孩子,讀完書單上的書了嗎?

放假的時候,老師一定推薦了一份假期書單給孩子。

大大小小的教育機構推薦的書單更是數不勝數。

各個平台推薦的書目各有側重,各有優劣。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孩子不愛讀。

在假期,家長們發現自己除了輔導作業以外又多了一項艱巨的任務——

逼孩子閱讀。

孩子們真的不喜歡讀書嗎?

當然不是,

我們去圖書館看看,

孩子們捧著書本看的津津有味。

據教育機構統計,現在小學生平均閱讀時間為35分鐘。

遠遠超過成年人的17分鐘。

那麼是什麼讓我們感覺孩子們不愛讀書呢?

我們通過統計兒童書籍借閱記錄發現:

米小圈、馬小跳、兒童漫畫常年處於借空的狀態。

曹文軒、任溶溶等著名兒童作家的書籍卻少有人問津。

而這些名家的書籍,正是各大書單的保留書目。

獲獎的兒童文學作品,恰恰就是孩子們最討厭閱讀的書籍。

也就是說,

孩子們並不是不愛讀書,而是不愛讀你指定的書。

於是,搞笑漫畫、米小圈、馬小跳等書籍值不值得讀,

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許多教育專家認為,這類型書籍的主角

喜歡調皮搗蛋,與家長作對,搞惡老師。

對孩子有錯誤的引導。

但是這些書籍因為貼近孩子們校園生活,生動有趣,閱讀障礙小、節奏明快而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閱讀。

沈石溪系列,曹文軒系列構思巧妙,語境優美,審美情趣高雅。

卻因年代久遠,與孩子們生活幾乎沒有交集而備受冷落。

孩子不愛讀,也許是因為家長對閱讀的認知錯誤。

在許多家長看來,米小圈、馬小跳等消費型書籍閱讀像吃漢堡包,

沈石溪、曹文軒等兒童作家的書籍像吃牛排、鵝肝。

其實,這一直是我們反對的閱讀觀。

閱讀任何優秀的經典的文學作品,

我們都應該當成是大米飯、饅頭這樣的的主食來吃。

正是這些優秀的作品,奠定了我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是形成一個人審美的基礎,他們更應該像空氣在我們生活中。

消費型書籍下料狠、食材猛讓人閱讀起來充滿快感。

這就像街邊的麻辣燙,也許有衛生隱患,但依舊攔不住饞嘴的食客。

嚴肅兒童文學相比之下顯地平淡、乏味。

有時候大段大段的細緻描寫即使成年人讀起來也是相當的困難。

孩子們在拿到書單的時候,一眼望去,菜單上不是饅頭就是米飯。

他們能不牴觸麼。

好菜才能下飯,對於孩子們來說,

什麼樣的菜才能讓孩子們愉快的吃主食呢?

那就是家長的引導。

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

閱讀,一定是一件家長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事情。

許多家長最喜歡將故事梗概講給孩子們聽,

這個做法的可惡性堪比劇透。

想一想孩子們吃的是你嚼碎的飯,他們會有什麼感覺?

讀書,家長永遠不能代替孩子。

正確的引導,應該這樣做:

1帶著孩子認識作者。

不同的廚師做出的菜味道不同,不同的理髮師剪出的髮型風格不同。

不同的作者寫出的文字當然極具個人風格。

有關於作者一個小小的故事,

也許就是孩子們讀完整本書的動力。

2讓孩子與書本建立連接

孩子們不喜歡閱讀兒童文學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書的內容與他們生活的環境實在是相差太大了。

我們以前的文章中詳細講過,

孩子們閱讀的最大快感,

來自於字詞與自己神經元的相連接。

孩子們在書中發現自己感知到的世界是非常興奮的。

我們看看書單中推薦書籍的作者,

不是爺爺就是奶奶,找到一位黑頭髮的作者都很難。

逼著孩子們讀他們的書,就像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愛戀一般。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導讀就更加至關重要,

家長就是連接著作者與孩子時空間隔的那一座橋樑。

3要強調感覺而不是感受

寫讀後感和觀後感,在我上小學時一直認為是給一個蜜棗,然後閃一記耳光的事情。

明明很暢快的閱讀體驗,最後讓讀後感鬧的挺糟心。

現在許多家長將這個傳統節目保留了下來,

在孩子讀完書後總喜歡問一句,

孩子,讀完這本書有啥感受啊?

這個時候家長們往往會發現,

無論你如何提示,孩子們就是get不到你要的那個點上,

陪孩子讀書就像是帶孩子去遊樂園,

在家長眼中,遊樂園是旋轉木馬、過山車,需要找到最近的路去排隊。

但孩子們眼中, 遊樂園還有一路的花草,飛過的蝴蝶。

孩子們比成年人更用心的感受著書中的細節,有的時候會忽略故事的主線。

作為家長,既要引領孩子體驗過山車,又要保護孩子們感受字詞的魅力,

聽起來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個時候,開一場讀書分享會就是非常好的辦法。

孩子講他在書中發現的小秘密,小細節。爸爸媽媽可以講他們從書中得到的啟示與感受,這樣在交流中,孩子慢慢就會發現文字的下面原來藏著這麼多有趣的東西。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心理測試:最想誰陪你過生日,測你內心最在乎誰


那個你眼中「不聽話」的孩子,你真的懂她嗎?


不要用小米煮粥了,這樣做輔食 比溶豆簡單,換個花樣寶寶更愛吃


退休老夫妻回歸田園「自蓋移動小木屋」 舒適到「城市兒女都來住」! 活出人人稱羨晚年哲學


女人一定要明白,真正深愛著你的男人,才會有這3種表現 !


孩子期待了一年的生日這天,寶爸卻做了一件絕不可饒恕的事兒


老公生日,我做了好吃的等他回來,婆婆的話,讓我回了娘家


飛機上偶遇一對霸氣「熊母子」,就像做了11小時的按摩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