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麼開始,讀繪本已經是育兒圈裡流行的一種類似網紅打卡的習慣。
每天刷朋友圈,一定見到幾個爸爸媽媽在曬今天給娃讀了哪些繪本,或者孩子看繪本的樣子。
閱讀繪本的好處大家都是知道的,也看得出家長們從小給孩子灌輸閱讀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這一定是一個好的預兆。
但是!敲黑板劃重點來啦!
同樣是讀繪本,同樣是講繪本。
為什麼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就越讀越聰明,能說會道,口齒伶俐?
而對面老李家的孩子就像沒讀過似的呢?
經過多方研究!
原來區別在這。
那就是:請給我點個贊。
大冬瓜不會這樣糊弄朋友們的,放心。
其實不管是讀繪本還是育兒,講究的就是:
引導。
一個好的引導就會將孩子大腦中的潛力股慢慢引出來,讓孩子從主動思考中得到總結。
相反,一個不會引導的駕馭者,可能就沒法挖掘到藏在孩子大腦中的潛力股,使孩子滯留不前,看起來就像沒有進步似的。
這個事情就大了。
敲黑板時刻又到啦!
大家都知道,在圖書館看書、做功課比在馬路邊等公共場所會更有效率。
其實就是環境在作怪。
大家都在埋頭看書的時候,你一個人在耍手機,那就會被旁人當作是不入流的另類。
所以你只好選擇與大家一樣,靜靜的看書。
與孩子閱讀繪本的環境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讀繪本之前,一定要留心好環境的作用。
1、不要一邊看電視、耍手機等一邊給孩子讀繪本。這樣一心幾用的方式是最無效的。
2、保持周邊物品的擺放整齊乾淨或者溫馨安靜。
睡前與孩子一起窩在床上閱讀繪本其實是最舒適的一個狀態。又能增加親子關係,又能與晚安前的溫馨環境相應景。
3、選擇孩子最歡喜的地方閱讀繪本。
根據孩子的喜愛選擇環境其實也是有助於孩子對繪本的吸收。
我們家大寶就喜歡在床上講繪本,但是二寶就喜歡在沙發上講繪本。
但是這也不妨礙老母親給她們講繪本的心。
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朗讀者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柱作用。
朗讀者的朗讀風格就決定孩子對繪本知識慾望的大小。
這好比當年學校里的幽默的數學老師和呆板的語文老師。
因為老師的教學方法不一樣,全班同學愣是把數學的成績拋到了優秀以上,而無感的語文永遠在拖後腿。
可見老師的影響力之大。
做一個及格的朗讀者,也許只需要文字咬清。
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朗讀者,那要求就不止一點點了。
1)有感情,聲情並茂。
這需要家長集十八般武藝在一身了,因為繪本里的人物有好幾個,需要家長一人扮演多個角色,甚至還會模仿動物的叫聲。
遇到老人的角色就壓低聲音像老爺爺一樣說話,遇到小女孩的角色就扮嫩小甜甜了,遇見哭泣的小男孩就模仿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樣子。
通過豐富的聲音、表情、動作讓孩子直接感受到不同主人公的特點,是吸引孩子繼續讀繪本的重要法寶之一。
2)善於發現可和孩子互動的節點
閱讀繪本過程中,一定要與孩子互動,讓孩子參與到其中來。
比如說閱讀《好餓的毛毛蟲》
互動一:星期五的時候毛毛蟲吃了什麼?數數看吃了幾個?
互動二:星期天的時候毛毛蟲都吃了什麼?
互動三:毛毛蟲肚子不舒服了怎麼辦?
互動四:毛毛蟲怎麼變成一隻蝴蝶啦?蝴蝶是怎麼飛的?
互動五:蝴蝶的翅膀有幾種顏色?
互動六:毛毛蟲一共吃了多少東西,有什麼是寶寶吃過的呀?
如果只是你一個人從頭到尾的讀下來,孩子沒有參與任何互動,那孩子就會跟對面老李家的娃一樣,即使讀了幾年的繪本也跟沒讀過似的。
如果是剛剛開始與孩子互動,孩子可能不是會開口去描述。這些是沒問題的,孩子在接受一樣新動作時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
1)給孩子愛的鼓勵。鼓勵孩子多說,多描述,多模仿。
2)適當給孩子看一些動畫片開闊眼界,一集就可以,注意時間多分寸,保護眼睛。
通過動畫片可以直觀的知道一些動物、人物說話的方式和特點,加深孩子的印象。
使孩子回到繪本的內容來時,更能豐富的展現自己對人物的理解。
3)帶孩子到戶外、參觀遊覽管等,讓孩子與外界的事物有更親密的接觸,增強孩子對繪本人物的了解。
當我們按照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走進繪本的豐富的知識海洋時,孩子的內心是放鬆的。
越在放鬆的狀態越是會追求更多的知識,就會主動去探索更多自己想知道的一切答案。
此時,引導將起到事半功倍的高質量作用,使孩子在其的灌溉下,更熱愛閱讀繪本,熱愛表達,熱愛探索書中更多的奧妙。
這時候,眼前的孩子就一定跟隔壁老王家的娃一樣,聰明伶俐,舉世無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