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有技巧,從小而多的事情中把孩子送上藍天大道

作者:CUP       2019-09-09 23:00:52


"

在本文中:對從小而多的事情中把孩子送上藍天大道更進一步參考?

從小而多的事情中把孩子送上藍天大道,從客觀認識,到坦然面對,到最終解決看我們是怎麼做的?強國之基在養蒙,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凌駕於人上。作為老師我們哪些做的不對的呢?

一、教育的錯誤示範

一個中年婦女,領著她的兒子,大概十幾歲,小孩不顧車上其他人的感受,大喊大叫,甚至和隔壁孩子追逐打鬧,甚是讓人煩躁。列車人員警告過幾次,都被中年婦女無情駁回:他只是個孩子啊,是啊,他只是個孩子,可孩子的前提是個人。如果從小就不把他當做人看待,那麼他就不是人了。 家長沒我聽進去,孩子越來越放肆,引起了很多人的厭惡,甚至投訴。家長容忍孩子,護著他,可是他做的對不對,有考慮過嗎?

二、錯誤保護性教育

孩子依賴性是很強的,讓他徹底擺脫依賴性,是成功的第二步。這種「保護性」的家長,孩子一出事第一件事想到的不是自己解決問題,而是打電話問父母怎麼辦,因為以前出問題,都是父母給他出主意啊。說句不好聽的,父母在,給你出主意,父母萬一哪天離開,你是不是就六神無主了?所以這種「保護性」教育,是萬萬不可取。

有次我去出差,做的地鐵,可有一幕讓我至今難忘。

三、過分誇大的期望度。

孩子就像顆剛剛長成的草芽芽,所以你讓小草長成參天大樹,他能做到嗎?不能。在給孩子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他的實際情況,不然給孩子過多的,做不到的目標,孩子認為自己也做不到,即使你送給他最想要的玩具他也會放棄。就好比說,在這一年內,你的年薪必須超過馬雲,獎勵就是xxx。或許這個獎勵很誘人,但是你真的能超過馬雲嗎?不能。所以孩子也是一樣的,做不到的我乾脆也不努力了,反正我也做不到。這是一個誤區,我們一定要避免,我們可以把目標弄小一點,讓他慢慢實現。如今天他考試考了67,下次要是到了70我就給他買最喜歡的遙控車,這樣孩子很快就能接受,因為三分這個價值,在孩子的可接受範圍內,所以可以適當的去加。為了孩子能夠勇敢的沖向藍天,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該如何去做才能成為孩子起航的最佳助手呢?

一、擺脫過分依賴。

最近,朋友不惜重金買下了靠近中學的一棟房子,說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周末回家方便點。我就疑問了,朋友笑了笑,他對我說一個人的成長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離開父母。你在父母的身邊,永遠長不大,因為父母是愛你的,肯定不會捨得讓你受罪,這樣他也永遠不會長大。

二、適度放手,讓孩子悠遊自在的沖向社會

學校是一個小型社會,在這裡,你的一切都得自力更生,父母一個星期給你錢,至於怎麼花,夠不夠都是你親自策劃,要學會對自己負責。聽朋友一席話,感悟深重,一個父母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成長起來,就一定要親自讓孩子去嘗試生活中的種種,而不是一味的保護和庇佑。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生怕傷著孩子的一分一毫,生怕孩子在外面吃苦受罪,巴不得每一分每一秒都待在孩子的身邊。我們一定要拒絕這種教育,這種保護。

三、打造完美的家庭環境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教出來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定有所不同,在我們苦心積慮教孩子的同時,更應該反省自己,也要讓自己加強學習,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知識結晶。

前幾天看到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對父女外出,瞧見一個清潔工,其中一個家長說:你以後要好好學習,一定不能像他一樣。其中之一說道: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要讓他們都能有好工作。顯然,兩個不同的回覆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點,第一個孩子的觀點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可以大膽設想,放他看到職業「低下」的人,那種打心底看不起和鄙夷已經讓他改變了。另一種顯然相反。職業沒有貴賤之分,他們都處於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沒有他們,我們也不會有這麼好的生活。我們都知道,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這張紙上面寫了什麼,全都是看家長。如一個孩子剛出生,他的父母每天吵架,他的紙上寫滿了支離破碎,要他怎麼幸福。就算是長大,也會在心裡留下陰影,難道我們忍心看到孩處在這樣一個生活環境下嗎?

每個孩子都是一束幼苗,我們悉心栽培,希望他長出參天大樹,可在希望他成為參天大樹之前,有沒有考慮過你施過肥嗎?施的肥夠不夠?有沒有定期澆水?有沒有充足日照?

父母都在無時無刻影響著孩子,孩子的某些行為習慣也是家長的習慣,以身作則,時刻監督,為自己和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共同進步和發展。對於從小而多的事情中把孩子送上藍天大道,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評論。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黃聖依向兒子安迪道歉 | 不想孩子不聽話,就別總做這件事


開學第一天!女兒返家秒趴地像斷電一樣,親爸見「命案現場」笑瘋


6個月的寶寶遲遲不會坐?是家長做錯這些惹的禍,別責怪寶寶太懶


麵館夫妻,一塊錢一碗賣給孤兒五百多碗牛肉麵,十年後福報來了!


為何孩子長不高,原因在這3點,家長別不當回事,現在改還來得及


陪著 不等於 陪伴 你知道該如何陪伴孩子嗎?


懷孕時常吃這些能提高寶寶的體質和顏值哦


13歲女孩和媽媽爭吵後跳樓:請一定要陪孩子到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