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就是陰氣襲來,涼意漸濃,從熱轉涼之時,也是最容易生病之時。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白露養生注意兩點
涼爽的秋風自北向南,吹遍神州大地。白露至,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健脾潤燥好
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這一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干、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
因此,在飲食方面應當更加注重健脾潤燥。恰逢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多樣。
其中,藕、荸薺、秋梨、蘋果、栗子、百合、銀耳、淮山、石榴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但要注意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
白露勿露身
俗語有云:「白露勿露身」,也就是說,白露一到,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
因為白露之後早晚溫差較大,不僅容易傷風感冒,對於本身就有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
對於本身脾胃不足的人來說,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或防護不當,就更容易損傷脾胃陽氣。
因此,早晚及時添加衣服,注意保暖,特別是身體較為虛弱的小兒、老人及病人。
護好四氣,秋冬少生病
護好「肺氣」
秋天主收,萬物收斂。
肺氣內應,秋氣通於肺,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
肺直接與口鼻相連,在寒氣到來時,肺部往往第一個淪陷。
燥主秋令,易傷肺,若傷及元氣,則冬季來臨時,易出現肺系疾病。
因此,白露過後,一定要注意養護肺部健康,滋潤肺部,補益肺氣。
對策:飲茶 按揉
肺,喜潤惡燥,多飲茶,是對抗秋燥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用一些滋肺潤肺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對於肺部健康,大有益處。
用蒲公英、桔梗、菊苣、玉竹,搭配在一起,泡水即可。飲茶後,配合按揉穴位,補益肺氣,效果加倍。
中府穴,是肺經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調氣最好,可補益肺氣。
每天順時針向按揉本穴,再逆時針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鐘。
肺朝百脈,脈會太淵,經常按揉,可益補肺氣,促使經絡中的肺氣回歸,以補肺臟之虛。
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護好「腎氣」
白露過後,天氣轉涼,一定要注守護腎臟,補養腎氣。
寒與腎相應,最易損耗腎的陽氣,腎的陽氣一傷,人就容易生病。
很多人,秋季體虛,大多是腎氣不足所致,所以,白露時節,護好腎氣。
對策:熱水泡腳
中醫講,腎出於湧泉,腎以溫為補。
用熱水泡腳,保護足部保暖,有助於養腎健康。泡腳一定要泡透,泡腳水沒過腳踝,泡到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泡腳水中,加點生薑、肉桂、花椒等,溫腎助陽,效果更佳。泡腳後,可以按揉足底湧泉穴,補益腎氣,效果加倍。
護好「脾氣」
脾胃,為後天之本,中醫把它看作人的生命之本。
《脾胃論》里說:「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
所以,白露過後,一定要注意護好脾氣,避免脾胃受損,危害健康。
對策:常吃粥
粥與腸胃相得,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止痛之功效。
山藥粥,溫和、滋補,有健脾養胃的功效,改善胃痛。
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適當吃點山楂,有助於健脾和胃,幫助秋補打好基礎。
護好「陽氣」
陽氣,為生命之根,失此百病不約而至。
進入秋季,寒氣開始加重,此時,要助於補陽,護住身體陽氣。
護住身體陽氣,可以為秋冬防寒打基礎,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對策:多曬太陽
曬太陽,是補陽氣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頭,為諸陽之首,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
經常曬頭頂的百會穴,可通暢百脈、調補陽氣,使人精神充足,緩解疲憊。
後背的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
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都是有幫助的。
白露時節習俗
1、祭禹王,太湖人每年白露時節,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
2、打棗,白露前後,農家開始收棗,會用竹竿打棗,老人稱之為「打聾」。
3、吃龍眼,福州\"白露必吃龍眼\",益氣補脾,養血安神。
4、釀白露酒,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
編輯:張菁
責編:馬毅
監製:孟文峰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