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一個做幼兒園老師的朋友聚會,聽她講起「家訪」時的尷尬事兒:前幾天家訪,家長準備了滿滿一大盤水靈靈的西瓜。兩個老師雖然再三推辭,還是盛情難卻一人吃了兩塊。儘管已經儘可能的小心,還是吃得滿手汁水,只好輪流借用廁所洗手、擦嘴,好不尷尬。
無獨有偶,當天在一個公號上也看到一篇文章,呼籲大家在老師家訪時「別準備西瓜」。家長原是好意,想著老師頂著大太陽家訪辛苦,弄點西瓜給老師解渴、解暑,誰知卻成了老師們的尷尬惡夢,也可算是用力過猛、好心辦了壞事兒。
不單單是在老師的家訪里,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的準備上,家長們也常常會犯用力過猛的錯誤,原本希望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結果事與願違,反而是給孩子挖「坑」、下絆。
除了別給老師準備水分「過於充足」的水果以外,要想讓孩子給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幼兒園老師家訪時,千萬不要用力過猛。比較忌諱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1、過分強調孩子的不足
「我們家小美特別挑食,吃飯特別慢……」
「寶貝特別愛哭,一點事兒就哭了……」
當家長們在老師面前如此評價孩子的時候,等於給孩子貼上了「壞習慣標籤」。對孩子而言,聽到家長這樣的「蓋棺定論」,不但不會改善他們的壞習慣,反而讓孩子不自覺的去貼合你的評價,強化負面行為。你怎樣評價孩子,孩子就像什麼方向發展。
而「壞習慣標籤」也無助於老師了解孩子,反而會讓老師對孩子產生一個負面的「第一印象」。這個印象可能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對孩子的看法和評價,又反過來影響到孩子。
2、跟老師嘮叨個沒完
「我家妞妞出了汗就特別容易咳嗽,所以外出玩一定得墊毛巾……」
有些家長總對孩子各種不放心,跟老師講述孩子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種細節,嘮嘮叨叨的要說上一個多小時,但老師一般一天要家訪七八個家庭,每個家庭的分配的時間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所以家長說的太瑣碎,反而容易讓老師「走神」。
不但如此,家長介紹孩子過於瑣碎,會讓老師認為家長對孩子關心過度,這顯然無法給孩子的第一印象加分。更何況幼兒園來家訪的老師,一般都是負責孩子學習的老師,生活老師並不在其中,您講的這些孩子生活注意事項,並非這兩位老師的主要負責領域。
應該這樣做:
在老師家訪時,可以簡單扼要的介紹孩子的性格、愛好、生活自理等情況。如果您想讓孩子給老師留個好印象,不妨帶老師看看孩子的書架,讓孩子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本書。
至於給老師準備禮物等等,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教育部門對此有嚴格的規定,何況老師們大多是兩人一起上門家訪。
「樂樂,咱們上幼兒園了,不能再帶尿不濕睡覺了。」樂樂答應的挺好,可是中午和晚上都常常尿床。
「你這樣到了幼兒園可怎麼辦啊!」
「我不去幼兒園了!……」
許多家長會把上幼兒園這個時間節點作為孩子脫掉尿不濕睡覺的節點。在這個年齡大多數孩子在白天都可以控制大小便,自己上廁所了。不過有些孩子在中午和晚上睡覺的時候仍然需要帶著尿不濕,於是家長就緊張起來,急著在上幼兒園之前,讓孩子練會「不尿床」。
這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即使孩子在午睡時也常常尿床,可以跟老師溝通再帶一陣子尿不濕,讓孩子去幼兒園跟在家裡一樣放鬆。相反,急於脫掉尿不濕的緊張情緒會影響孩子,讓孩子感覺幼兒園是個「壓力山大」的地方,不利於孩子儘早適應集體生活。
應該這樣做:
控制小便是人類的本能,每個孩子都會學會不尿床,不必操之過急,更不必非在上幼兒園那一刻把尿不濕脫掉。那些到了小學還常常尿床的孩子,不是因為練習的太晚,而是太早練習導致過於緊張,反而形成遺尿的習慣。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晚上帶尿不濕一直帶到上小學前,孩子連續幾星期沒有弄濕紙尿褲之後,自己自然而然的就把尿不濕脫了,這個朋友幾乎完全沒有經歷「洗床單」的痛苦,更沒為這事兒著急過。
去幼兒園的第一天,琪琪是蹦蹦跳跳唱著歌去的。可是第二天早上,孩子就又哭又鬧說什麼都不肯去了:「我不去幼兒園!奶奶騙人的!幼兒園一點也不好玩!」
去幼兒園前半年,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奶奶就常帶著琪琪到幼兒園外面熟悉環境,看裡面的小朋友做操。給孩子講幼兒園裡有好多玩具、滑梯,每天跟小朋友一起玩。誰知道這麼多的準備工作下來,帶來的幫助僅限於第一天早上上學的時候挺開心。
琪琪奶奶可能沒想到,對孩子而言幼兒園可沒那麼「好玩」。小朋友要在這裡學會遵守規矩,學會排隊、坐好聽講,學會自己吃飯、按時睡午覺、聽老師的招呼,這些對孩子而言都是不大不小的挑戰。
在奶奶的描述下,孩子以為幼兒園就是一個跟小朋友一起玩的「遊樂園」,結果來了之後才發現與預期落差很大,更容易產生失落的情緒,不利於孩子適應集體生活。
應該這樣做:
在我家老二上幼兒園前的家長會上,老師就曾經告誡我們這些准幼兒園寶寶的父母:不要把幼兒園描繪的太過美好告訴孩子,特別不要把幼兒園描繪成「遊樂場」。
應該告訴孩子:祝賀你長大了,成為幼兒園的小朋友了!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你會在裡面找到好朋友,還會學習本領,成為特別棒的小朋友!
就我家兩個孩子的經驗來看,無論提前做多少準備,幾乎所有跟父母依戀關係好的孩子,都要經歷長達1-4個月的分離焦慮。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想待在媽媽身邊,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堅持、堅定,最晚到第二個學期,孩子都會適應。
我曾在職場如魚得水,如今專心養育兩個男孩。讀了一柜子書,走了不少彎路,也收穫了滿滿的經驗與幸福。關注我@楓糖媽媽,希望把我的所學所用、經驗教訓跟您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