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1982年的老酒賣10萬元!一瓶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黑釉茅台老酒,拍賣價上百萬,比它早一年的土陶瓶茅台酒曾拍出高達145.6萬元的高價……」一瓶老酒穿越20-30年的歲月洗禮,擺在你的面前,多少還是令人震撼的!
名酒收藏為什麼那麼熱?
它除了收藏價值、品嘗價值外,對行業有什麼價值呢?帶著這樣的思考,讓人們開始關注老酒的收藏。酒文化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的產物,同樣具備收藏價值、升值空間、文化價值,還有飲用價值。
首先,老酒的收藏價值是品質。
老酒的年份決定品質,每存放一年,品質就上升一個台階,但前提條件是該酒一定是好酒名酒。例如:80年代純糧釀造的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名酒,這些酒不是以稀缺、稀少升值的,而是以酒原漿品質的上升,才具備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的。
其次,老酒的收藏價值是文化。
白酒是中國傳統與文化的象徵,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幾千年的歷史中,它是我們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千年來蘊涵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酒文化一直得以繼承和發揚。如今老酒的文化底蘊,更體現在人們從老酒里品味出對特殊年代的獨特記憶、對生活成長的美好回憶,以及對某個年代的人文情懷。這些都是促使老酒收藏的熱度與日俱增的原因所在。
再次,是老酒和陳年白酒的飲用價值。
比起新酒,老酒更體現出一種味覺的「斯享」。「斯享」的理解是只有你自己喝了,品嘗到了,你才知道多麼美妙,那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給別人的,只有自己知道。每一瓶老酒的歷史和口感,豐富的程度,都遠遠超過現在的新酒。除了純糧釀造的工藝外,老酒的口感和層次也有不同,不同的年份,口感不一樣,所以老酒和陳年白酒的飲用價值更是其特殊的魅力。
酒類收藏,大抵可分為兩類,一為酒收藏,一為酒器收藏,相應的藏家,可戲稱為「酒友」和「瓶友」。在公眾眼裡,「酒友」的「檔次」似乎要高些,無論是酒質、年份、產地、歷史、度數、香型,都能如數家珍,尋根溯源,娓娓道來;而對於專職收藏酒器的「瓶友」卻感覺其專業水平不是太高,對瓊漿玉液研究不多,只對花花綠綠的酒瓶感興趣,純屬藏界「票友」。甚至認為,「瓶友」所為是捨本逐末,有「買櫝還珠」之嫌。
然而,持這種想法的人,也許並未見識過真正的「瓶友」。
現在人們經常可以在小區里看見回收各類老酒的廣告,這些回收者不僅回收各類老酒,還回收各種酒瓶子。那麼他們到底是如何賺錢的呢?
遊走灰色地帶的賺錢買賣
老閆,湖南人,從事老酒回收生意已經有五年了。2014年剛剛從北京轉戰到天津,他坦言現在的生意不太好做了,但是一年的凈利潤依然有三十餘萬元。老閆透露,其實老酒回收是一門正當生意,但是如果經營者起了歪心,那麼這個生意也就變味了。
首先,老酒回收最賺錢的環節就是轉手手上的酒瓶子。
而回收酒瓶子的人基本上都是假酒製造者。而且他們收購的價格也逐年提升,一個普通的軒尼詩李察酒瓶的市場售價6000元,白酒中15年的茅台酒瓶根據「成色」售價100元至300元不等,50年茅台酒瓶售價可達千元。而這些瓶子對於我而言,收購價可能只有幾十元,或者一兩百元,轉手給假酒販子,我至少能賺幾十倍的利潤。
而對於假酒製造者,用真瓶子灌上假酒,再出售,賺取的利潤更高。可能有人認為現在國家出台「八項規定」,反對大吃大喝現象,我的回收生意確實受到影響。其實他們錯了,真正購進假酒的大戶不是什麼高檔酒店,而是遍布街頭的酒吧,他們用真酒瓶裝假酒已經成為了行規。有時,我們收不到好的酒瓶,就衡量一下回收的老酒,是帶瓶賣合適,還是光賣瓶合適,如果後者合適,我們就把酒倒掉,或者自己喝了,只賣酒瓶。這個買賣對於我們回收老酒的人而言,是正當的,我是當破爛回收,對於用戶買走到底用來做什麼,我心裡清楚,但不能說,總體而言,這算是一個灰色生意。
其次,就是銷售老酒。
市場中有幾撥人對老酒感興趣,一是,老酒的收藏者,這批是發燒友,這要是品相好的老酒,即使是重金他們也願意收購,每個老酒回收者手裡都有一批收藏者的電話,有貨了,就直接找他們。二是,禮品公司,這些公司收購老酒,主要是包裝一下,製作成禮品,銷售給有需求的企業或個人。
舉個例子老汾酒(1976年產)回收價格800元/瓶,我賣到禮品公司就是1200元/瓶,而禮品公司包裝後,這個禮品盒售價可能就要上萬了,雖然受國家相關政策影響,這個生意略有冷清,但是每年還是能帶來不少利潤的。三是,銷售給一些專門賣酒的網站,至於他們如何處理,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利潤還不錯,至少有50%-100%的銷售毛利。
門道不少,不清楚賺錢不易
老閆頗為神秘的表示,這個生意的門道一點也不少,下面就簡單透露幾個:
一是,收酒人本身就是鑑定師。
您想想如果投資者不懂酒的真偽,基本上就是一出手就受騙,怎麼在這行混。而要練就這身本領,除了會看(酒瓶包裝)、聞、摸、搖等功夫,基本一瓶酒送到收酒人手中,我們一眼就能辨出這是真酒、假酒、年頭有多遠,是否值錢。當然要練就這身功夫沒有兩三年是不太可能的,很多人都是跟著師傅磨練幾年才單獨做。
二是,交易地點在後廚,不在小區。
其實對於很多收酒人,在小區回收老酒只是一個幌子,他們真正的活躍地點就是餐館、酒店、酒吧後廚,其中有些人甚至會出高價承包這些場所所有名酒酒瓶。
三是,必要時要培養自己的眼線。
因為如果這個交易被酒店老闆知道了,他們就會獅子大張口,畢竟大家都在圈裡混,所以收酒人必須要培養自己的眼線,一般都是酒店、餐廳、酒吧的服務員或者酒保、保潔人員。他們一旦發現沒有破損的酒瓶就會電話通知我們,我們再去回收,一般價格比較低,能保證我們的高額利潤。另外我們也要對相關眼線進行培訓,必須要求這些眼線不能破壞防偽碼,一旦破壞了,酒瓶或者酒都不值錢了。
收藏市場:為什麼獨愛名酒?
俗話說,好酒越陳越香,確實,這兩年老酒收藏人帶動了一個新興消費市場——老酒消費。
江蘇張家港依然商貿總經理徐文強,最初入行的時候是做紅酒的,然後又轉入做茅台、五糧液、劍南春等名酒。沒想到遭遇2013-2015年的深度調整,這位年輕的酒商也嘗試著在酒海中尋找轉型之路。
無意之間,他參加當地一位土豪朋友的宴席,發現這些人不是喝的現在的茅台、五糧液,而是上世紀80年代的洋河大麴、蓮花瓶的老五糧液(出口型的包裝),這一奇特的消費舉動讓他很好奇,追問之下,才知道是朋友從某處花2.8萬一瓶買來的老酒。
「老酒為什麼值錢?一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當時市場經濟還沒在全國普及,大多數酒廠都是純糧釀造,加上水、糧食污染少,酒的品質確實好。再加上這些年的自然陳化,酒體更香更醇,對少數人來說,消費老酒就是消費古董,自然是很夠面子的。」
記者向中國名酒收藏協會委員陶和平請教,目前收藏酒主要收藏的對象是什麼時,他說:「目前主要是收藏上世紀50年代——90年代生產的名優白酒,其中老四大、老八大、以及老17大和一些「省優」、「部優」產品最具有收藏價值。比如說茅台、五糧液、劍南春等;其次是一些區域性、目前存世量少的酒品,如果四川的連山春、江蘇雙溝大麯、山東的萊州特曲、景芝特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