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中,學霸是擅長學習,分數很高的學生的代名詞,又是專指在重大考試中,考前進行突擊學習的人群。學習刻苦,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並且能在眾人都考砸的情況下輕鬆高分的人。能夠承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和壓力。
然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學霸的標準,這個標準在家長的心中就顯得格外重要,一千個家長,也一定有一千種學霸標準,但是,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那套標準,才是真正有用的。
很多家長總是少不了拿自家孩子和隔壁老王家孩子比較,就是因為市場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取得令人艷羨的成績,往往在這個時候,家長們總是認為他們就是所謂的「學霸」,並想知道他們是天生聰明還是有獨家技巧?
其實,家長們認為怎麼努力都趕超不上的學霸,智商也並沒有比普通人高很多。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智商只起20%左右的影響,剩下的80%都是由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決定的。而且,要是兩者相比較的話,智商這東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後天升值潛力一般;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基本上是由後天培養起來的。
想知道自家孩子和學霸的差距在哪裡,那養成學霸的這些學習習慣可不能少了:
制定計劃,有規律的學習
擠時間,講究效率,時間雪域學生來說真的很重要,制定詳細的課後時間學習計劃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有長遠的計劃,也有短期的安排,在制定一個相對長期的目標時,一定要切合實際,根據自身實際來制定一個短期的學習目標......
課前預習必不可少、需要主動
預習的最高層次就是練習,預習時遇到不懂的、深思熟慮之後還是不會的,記下來,等老師講到的時候,認真記,預習時模糊的、有障礙的就更要仔細聽講,記下來。每個科目用幾分鐘的時間來讀一讀,預習時一定要全神貫注。
上課注意力集中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時間管理習慣
很多孩子往往為時間不夠用而苦惱,他們一方面想多給自己補習多做題,一方面上課占據了大部分時間,老師留的作業也做不完,哪還有時間呢?
還有很多孩子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連休息時間也用上了,幾乎達到了身體的生理極限了,但是進步仍然十分微小。而且自己在非常痛苦地看書學習的時候,那些學霸們卻似乎總是很悠閒的樣子。
不僅僅是孩子,連家長都懷疑了:這樣努力有用嗎?對於這種情況,:「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上課時間占學習活動總時間的80%以上。一節課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45分鐘,如果把每節課45分鐘累積起來,這將是很驚人的數字。如果孩子輕視上課聽講,那他們就要在課下浪費更多的時間,長期累積下來,就是跑步前進也趕不上老師的進度。
如果把每一節課的45分鐘都充分利用起來,那麼學習效率就能成倍地提高,從而產生驚人的學習力。
學會捨棄:恰當的時間,學會放棄
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時間是有限的,而我們要看的書是永遠也看不完的,要做的題也是永遠做不完的,要背誦的東西也是永遠也背不完的。成績好的孩子,一定是懂得如何取捨的人。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面前放了一大堆書。他們很想把所有的科目都複習鞏固一遍。但是,時間有限,他們便把每一門科目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並沒有記住多少實質性的內容。
聰明的孩子,會每次只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每次只翻開一本習題冊,認真做題。他們會按照重要性以及自身的情況來安排學習的順序。
不懂就問,不要恥於向別人請教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繫、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無需老師和家長督促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狀態,這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的。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做表率,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感受到積極主動學習帶來的愉悅感和自信心。
養成這些習慣不難,但是堅持很難。然而,堅持,就是縮小自家孩子和學霸之間差距的秘密武器。學霸培養也就不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