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社會,從「書香童年」開始

作者:CUP       2019-08-02 04:10:49


"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褚萌萌、張博文、姚兵)熱鬧的展廳中,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童書。孩子們好奇地在其間翻看,不時跟身旁的父母討論起書中的內容。

這是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童書博覽會(簡稱「童博會」)上的場景。

在2019中國童書博覽會上,家長和孩子在一起讀書。(新華社記者褚萌萌攝)

記者看到,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一對父母和三歲半的小女孩正坐在抱枕上,一起讀著一本關於恐龍的科普書。「劍龍!」小女孩認出了書上的圖畫,興奮得揮舞起手中的劍龍玩具。

「寶寶真棒。」媽媽魏女士感到欣慰。她和丈夫經常陪女兒閱讀關於恐龍的書,如今女兒認識的恐龍種類比許多大孩子還要多。「從她不到一歲開始,我們每天都帶她讀書一小時左右。」魏女士說,「現在她經常主動拿著書來找我們。」

暑假已至,孩子們走出了學校和幼兒園,但在家長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捧起一紙墨香,養成閱讀的習慣。

展出各類童書約3.5萬種的童博會就成了家長們在暑期「遛娃」的新選擇。七天的展期中,共有2萬餘人次觀展。

在童博會上席地閱讀的小讀者。(新華社記者褚萌萌攝)

40歲的徐女士在展會上為小學五年級的女兒購買了一套文學類童書。她認為,閱讀能幫助孩子開闊眼界,而且有助於積累作文素材、提升文筆,因此她儘量為孩子閱讀創造條件。她告訴記者,得益於閱讀,上學期女兒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獲得了「妙筆生花」獎。

對從事出版行業的劉女士來說,閱讀的好處更多是「非功利的」。劉女士說,書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情,學會獨立思考。這次來展會,她為小學三年級的女兒買了幾百元的英文原版書。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4月發布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0至8周歲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10本,9至13歲少年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為9.49本;同期,成年國民的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此外,在0至8周歲兒童家庭中,近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讀書的習慣。

家庭對於孩子閱讀的殷切期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反饋和助力。越來越多出版機構開始涉足童書領域;此次童博會上人氣最高的品牌之一「中信童書」,就是由中信出版社於三年前開創,目前出版童書2000餘種。

不少書店也增設了兒童區域。鍾書閣北京中關村店店長助理尚思佳注意到,她在該店工作幾年來,帶著孩子來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很多家庭還會坐下來一起讀會兒書。

「我們想要照顧到每一個讀者群體,因此設置了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童書館和學生書屋。」尚思佳說。這家全國連鎖書店6月底剛剛落戶北京,660平方米的兩層店面中有一層擺放的幾乎全是童書。

鍾書閣童書區,吸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新華社記者姚兵攝)

隨著暑假的到來,書店的人流量增大。在童書區,宛如積木搭成的木屋書架間,滿是席地讀書的孩子和家長。帶著兒子來讀書的曹女士表示,這裡「自由開放的環境能激發孩子閱讀的渴望」。

電商平台京東和行業調查公司開卷有益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2018年童書占據中國圖書市場24.5%的銷售規模,在所有細分市場中排名第一。

「現在這一代家長大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希望孩子能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讀有品質的書。」童書品牌「蒲公英童書館」總編輯顏曉鸝介紹,同時,在近年來重視綜合文化素養的「大語文教育」下,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也受到全社會的重點關注。

近年來,「全民閱讀」多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倡導全民閱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已經成為從「小家」到「大家」的集體共識。

「閱讀是孩子認知世界最便捷的方法。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孩子知識,還能夠提供開放的閱讀體驗,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想像力和審美力。」顏曉鸝表示,在這樣的「書香童年」中成長的孩子們,能夠形成更完善的人格,真正成為「書香社會」的一分子。

不過,對家長來說,陪孩子讀書可能也源自一份「私心」。前不久,魏女士帶著「恐龍迷」女兒讀了日本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繪本。「其中有些溫馨的小故事,可能孩子還體會不到,但我深受感動。」魏女士說,「有時候,陪孩子讀書也能讓我從繁忙中暫時解脫,心靈得到慰藉。」(參與采寫:侯偉利)

"

陽江:市民期待赴書香之約

陽江:市民期待赴書香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