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是「存在喪失感」惹的禍

作者:CUP       2019-08-02 04:10:30


"

一位媽媽領著孩子準備安檢,孩子突然看到自助橙汁機,並大鬧要買橙汁。

媽媽:「兒子,咱們馬上要安檢了,帶著喝的東西是不讓進的,一會兒進去再買好嗎?」

兒子:「不行,不行,現在就買,我現在就要喝!」

媽媽:「乖兒子,一會兒進去了媽媽給你買冰激凌,行嗎?」

可無論這位媽媽怎麼哄,都無濟於事。男孩兒最後索性大哭起來,一邊哭還一邊用腳踢,嘴裡還在說:「壞媽媽!壞媽媽!」

相信類似這樣的場景家長都不陌生,也不同程度地遇到過。情緒問題是兒童最常見的心理問題。當孩子產生某種不良情緒反應時,常常處於激動狀態,而且來勢強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年齡越小,這種衝動就越明顯。

有些家長,只要提到早期教育,更多關注的是智力的開發或者熱衷於參加各種訓練班,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教育。事實上,在嬰幼兒階段能夠保持情緒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學會處理消極情緒的能力。

以下有幾點可以與大家分享:

(1)學會處理消極情緒最重要的是先要接受消極情緒。通過學會表達、感受和釋放消極情緒,孩子會獲得對自己感覺的了解。

(2)要傳遞給孩子這樣一個信息:有消極情緒沒關係,大人也會有的。但表達消極情緒要有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聰明的父母會經常給孩子充分地感知和表達消極情緒的機會,但這並不等於說不控制孩子的行為。父母可以採用傾聽、暫停等技巧。

從專業上怎麼看「喪失感」?「喪失感」與消極情緒有聯繫嗎?

一般人在面臨壓力或極度危險時,會發生偶爾的短暫抽離,這是屬於輕微自我感喪失的現象。但長期的心理創傷、強烈無助感和無可歸屬感,將會造成嚴重自我感喪失。若孩子處於這個狀態時,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如表現為不喜與他人接觸,不說話,不笑,濫發脾氣等等,嚴重時會導致孩子抑鬱,失去生活的希望。

發生在孩子身上,怎麼辦?

(1) 讚美。對孩子讚美是克服喪失感的最有效的辦法,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讓孩子幫忙做一件事,做成即讚美和獎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家長是有意義的,自己可以幫助到他人。

(2) 永遠不挖苦孩子。比如不說「你是垃圾桶里撿來的」,「你有什麼用」,「你就是個廢物」,「你能做成什麼事情?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等等刺耳的言語。該類言語是擊垮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原因,一旦自信心缺失,很容易產生「喪失感」。

微視寶教育推出天穹工程問診系列,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喪失感是什麼,又該如何應對?搜索關注微視寶教育公眾號,點擊左下方進入「天穹工程-讀懂孩子」,進入問診系列《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是「存在喪失感」惹的禍》。

《家長課堂》專欄協辦:深圳市微看寶寶

微視寶智慧幼兒園整體解決方案平台是深圳市微看寶寶開發的融智能校園、智慧教育、人工智慧技術三位一體的智慧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平台,下設智能校園、幼師學院與家長學院等三大智慧教育板塊,旨在為幼兒園的校園安全管理、園務與家園溝通智能化管理、園長與教師專業成長、家長育兒專業成長提供系統專業的智慧教育整體解決方案。

編輯:微看寶寶、主編:趙欣

"

美國槍擊案如此嚴重,原來都是價格惹的禍

美國槍擊案如此嚴重,原來都是價格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