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特徵背後的奧秘!天生的學習源動力!了解孩子童年的秘密

作者:CUP       2019-07-24 10:38:24


"

兒童心理特徵背後的奧秘,需要我們去發現。孩子天生的學習源動力,需要我們去推動。

只有了解孩子童年的秘密,我們才能更有效,更準確的給予孩子最需要的幫助,引導孩子完成自己優秀之路,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 核心內容 -

一、兒童的心理特徵以及行為背後的奧秘。

二、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避免產生心理畸變。

三、兒童具有天生的學習源動力,大人們無需替代他們成長。

一、兒童的心理特徵以及行為背後的奧秘。

1.父母可能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許多家庭的經濟條件變得越來越好,於是父母為孩子準備價格昂貴的兒童用品、各種益智玩具等,卻往往忽視了兒童真正的心理需要。

對於兒童來說,最好的環境就是一個安靜舒適,光亮和溫度都適宜的房間。

2.孩子發脾氣的背後。

如果孩子的行動遭遇到成人有意或無意的阻礙,心理上無法得到滿足,又或者是身體上產生的不適感,都會導致兒童發脾氣的任性行為。

實際上,孩子的第一次發脾氣,就是心靈上的第一次發病,如果成人沒有及時給予重視並提出解決辦法,就有可能導致孩子一直處於危險的精神環境之下,成長的阻礙就會封存為童年的秘密,演變為成年後的心理陰影。

3.父母要幫助孩子感知世界。

當兒童開始對外部世界產生興趣,並且有了感官印象時,成人就應該敏銳地覺察並及時為他們的成長搭一把手。

根據大量的實驗表明,不到1歲的兒童會被光、色彩、聲音強烈地吸引住,對周圍環境產生非常清晰的感知印象。

不過到了1至2歲時,他的注意力就會從強烈的視覺印象,慢慢集中到細節上,這個時期稱為細節的敏感期。

4.秩序敏感期。

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兒童開始會體現出對秩序的敏感期,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部秩序,另一種是內部秩序。外部秩序是兒童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感知。

所以當兒童在進行某一種活動時,成人不要輕易去干擾他原本的節奏,這樣會打亂他心理上的秩序感,阻礙了兒童的自身發展。

內部秩序,它存在於兒童身體里的不同部位,稱為「肌肉記憶」。

【案例】

有個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習慣了睡在有欄杆的小床上,欄杆為他製造了支撐感,讓他覺得很安心。

但後來他突然要跟著父母睡大床,導致了身體感覺的失調,甚至引起了失眠、胃痛等症狀,當他回到原來的小床上時,病痛就立刻神奇地消失了。

5.孩子的學步和行動。

在孩子1到2歲時,行走能力是兒童正常發展的主要標誌之一。學步對兒童來說是一種驅動的力量,通過持續練習,孩子就能獲得平衡力,讓雙腿變得強而有力。

運動是智力發展的一個基本要素,兒童在1歲半到3歲之間,開始伸出小手觸碰物體,希望自己動手做事,甚至參與到家庭活動當中。

二、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避免產生心理畸變。

1.孩子的自我完善。

當兒童成功完成了一個益智小遊戲,他的內心就能獲得成就感,於是會不斷重複同一個動作,這時候大人不要以為孩子犯傻了,其實他正在逐步完善自我,這種行為被稱之為「重複練習」。

一般來說,只要兒童一貫的秩序感沒有被干擾,他就能保持一種自發的紀律性,兒童天生對自我是有紀律約束力的。

2.心理畸變的八種狀態。

兒童正常發展需要滿足三個教育條件,分別有適宜的生長環境,謙虛的老師以及科學的教材。一旦條件不能滿足,就可能導致他產生心理畸變,這種畸變通常表現為八種狀態:

第一、神遊

成人會把玩具和遊戲丟給孩子自己玩,這樣孩子長期處在遊戲的世界,會變得幻想過度,逃避現實。

第二、障礙

一般指兒童的精神或智力發展都受到阻礙,這時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儘快安排解決,就會導致孩子的情況更加惡化。

第三、依附

兒童對成人產生了過度依賴心理,變得懶惰,神經質,冷漠,缺乏創造力。

第四、占有欲

兒童由於過度沉迷物質,喜歡收藏各種物品,並且不讓其他人觸碰,整個人變得非常霸道。

第五,權力欲。

與占有欲相關聯,兒童會通過撒嬌的方式,利用成人滿足自己的需求,一旦成人作出讓步,他就會得寸進尺,形成惡性循環。

第六、自卑

由於成人對孩子的輕視和不尊重,會讓他陷入深深的不自信當中,錯誤地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

第七、恐懼

有時候成人為了讓孩子聽話,而作出撒謊嚇唬的行動,會導致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第八、說謊

說明兒童正處於心理紊亂之下,想要通過說謊來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是一種自我防禦的姿態。

三、兒童具有天生的學習源動力,大人們無需替代他們成長。

1.兒童與生俱來的能力。

兒童時期,具有兩種本能,一種是適應環境和保護自身的力量,這是決定物種生存的主導本能,另一種是不斷創造,形成自身人格的工作本能。當主導本能和工作本能緊密聯繫起來,兒童才能自然地健康成長。

兒童擁有自己的一套專屬的工作方式,他們會通過各種行動進行自我創造,這不僅發展了智力,同時也積累經驗,最終在這種循環中不斷完善自我。

2.注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

把兒童看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天生就能適應這個世界,不依附於成人,擁有自由的靈魂,能夠針對身體、行為、智力、心理等多方面不斷進行自我完善。

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要給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發展空間,讓他們遵從內心的選擇,最終能夠擁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優秀靈魂,這正是所倡導的理念。

金句:

1.成人使自己成了兒童善良和邪惡的試金石。

2.兒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創造者,而只是他的監護人。

3.就像世上每一個人一樣,他也拒絕新的東西。

4.家庭的障礙是封閉的和難以穿越的,它比這個家庭住房的圍牆更堅固。

5.一種最顯著的隱瞞就是成人對待兒童的虛偽態度。

6.成人所有的力量都來自「成人之父」去完成秘密的潛能。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童年的秘密,走進孩子內心,幫助引導孩子完成自己的路程,他將會更加的優秀,讓你的管教將更加輕鬆。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孩子都有感冒發燒咳嗽的時候,快收藏這一套手法吧,以備不時之需


如何培養孩子?千萬不能忽視這項運動,極大提升孩子自信和健康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寶寶挑食?媽媽最頭疼,八招幫你輕鬆應對挑食寶寶


5個孩子4個上清華北大:自律,也許是普通家庭孩子逆襲的唯一途徑


很多人都把日子過反了,想想真是這麼回事


寶寶什麼時候添加輔食好?5類易過敏食物,一歲內寶寶最好不要吃


狐狸法則:不想讓孩子變成「巨嬰」,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做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