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孩子們,請別再假裝努力了,低質量的勤奮,只會讓你摔得更痛

作者:CUP       2019-07-24 10:35:22


"

不知道那你家孩子身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現象:

他明明看上去非常刻苦努力地在學習,可偏偏結果總是不如人意,孩子學得非常累,分數卻總是上不去,到最後事倍功半,身心俱疲。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干著急是沒有用的,必須得探究根本原因。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假裝努力」。

低質量的努力,事倍功半

事實上,孩子的「假裝努力」只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表面看上去十分刻苦,其實下意識地迴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堅持這樣低質量「假裝努力」的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之前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孩子,孩子媽媽說女兒平時特別努力特別刻苦,初一的孩子,每天都學習到夜裡十二點,成績就是上不來,又心疼又著急,還不敢把孩子逼得太緊。

在這位媽媽跟我聊天的時候,孩子一直在另一個房間抄寫英語單詞。後來聊了很久,那位媽媽說要叫女兒休息一下,我就跟著進去了孩子的房間。孩子還在寫單詞,密密麻麻地寫了快半個本子。仔細一看,正在寫著的單詞拼寫是錯誤的。拿起本子,隨口提問了幾個剛抄寫過的單詞,孩子居然有一半答不上來。然後孩子看著媽媽說:「這幾個我沒記住,我一會每個單詞抄寫50遍。」在跟孩子進一步聊天之後,她主動給我看了她的課堂筆記和她的錯題本,每一頁都工工整整的,但是問她是不是經常會看,孩子就明顯有些遲疑了。

這個孩子的勤奮,就是比較典型的低質量的努力,或者說,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表面上很刻苦,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習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把錯題整理到本子上,只是第一步,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去分析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是概念不清還是思路錯誤,是審題大意還是出現了知識點的漏洞。只有這樣經常去分析,去不斷地做出調整,勤奮才是高效的。否則只是叫磨洋工或者叫重複勞動。勤奮努力不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姿勢,而是需要看最終所取得的結果。這也是分辨一個孩子是不是真正勤奮的一個衡量標準。

而磨洋工導致的學習結果,往往就是記了這個忘那個,背了這個錯那個。到頭來,孩子雖然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汗水,卻只能收穫百分之五十的成果,效率之低,實在可惜!那些浪費掉的時間和精力,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倘若孩子繼續「假裝努力」,不學會認真找出並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永遠不會明白自己的力究竟該往哪裡使。沒有效率的努力,遠比懶惰更加可怕。都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可事實上,找對方法的耕耘,才能真正收穫成功的果實。

你是不是也在「假裝努力」

朋友圈曾經流行過一句話:「只有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非常雞湯、非常勵志,讓人看了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刷上一百道題。

你也看到了,覺得這句話就是你逆襲的開始,於是你點了個贊並且轉發。嗯,馬上就要開始努力奮鬥了,看書……

只不過,剛剛過了15分鐘,你惦記著剛剛轉發的朋友圈有沒有人評論,打開手機,沒有人點贊也沒有評論,有些失落。突然,朋友圈又更新了一條:「現在努力,只為有朝一日與你平起平坐!」

你心想:哎唷,這句話說得賊棒啦!於是你熱情澎湃地點了一個贊,並且發起了一個集贊做作業的活動,你要讓所有人都見證你所付出的努力。

「集夠20個贊今晚做完物理作業」

「集夠30個贊今晚做完數學作業」

……

接下來,你便沉浸在朋友圈的評論回復以及不斷的互動當中,當你晃過神來時,時間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個小時。

很多同學總會抱怨自己學習壓力太大,儘管自己很努力,但是時間根本不夠。那現在,你終於知道你的時間都去哪裡了嗎?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嗎?

如果你真想改變,為什麼不勇敢一點承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在很多學霸身上,都能看到非常強的計劃性和執行力。他們為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計劃,並一以貫之地執行到底。

然而,大多數學生面臨的問題是:計劃制定之後要麼束之高閣,要麼三分鐘熱度,總之就是執行不下去。最後的結果是,計劃定了也沒用。所以,如何讓自己的計劃真正被執行下去才是所有問題的重點。

那麼,應該如何定一個高質量的計劃呢?

首先,這個計劃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能眼高手低,要讓學會腳踏實地。其次,這個計劃的目標也不能太過簡單,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不能對自己期望過低,那樣就失去了努力的意義。最後,還要這個遠大的目標,分解成一步步的小計劃、小目標,逐一地去切實完成,才能累沙成塔,最終收穫成功。

比如在英語學習上,你不可能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短時間內掌握大量英語詞彙、語法知識點,這都是不切實際的目標。你可以先給自己定個兼具挑戰性和可行性的小目標,比如能夠初步和別人用英語流暢交流。

這一目標其實並不難實現,只要平時注意單詞積累,多聽英語歌,多看英語書籍,多和外國朋友用英語進行交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終將能真正地走向成功。

知道了什麼樣的目標是可執行的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當你制定了這樣一個目標之後,你要怎麼把它落地,也就是堅持完成它。

執行計劃的不同階段應該怎麼做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的作者古川武士把培養習慣的過程分為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要想成功完成一項長期的計劃,養成自律,關鍵就在於如何度過這三大階段。

培養行為習慣的三個關鍵性階段(以30天為例):

反抗期:困難重重,很想放棄(第1天~第7天)

不穩定期:容易被環境所影響(第8天~第21天)

倦怠期:提不起勁,感到厭煩(第22天~第30天)

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之後,就可以輕鬆度過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反抗期

從開始行動的第1天到第7天。前面兩天最容易讓人興奮,一切都充滿新鮮感,做起事來往往很高效。但是到了第三、第四天,就開始覺得沒勁了。

書中提供了一個數據,在挑戰新習慣的商業人士中,有42%的人在七天之內失敗了。

反抗期困難重重,怎樣才能平穩度過呢?這裡有兩個對策:

1.從嬰兒學步開始。小寶寶學走路的時候,邁的步子是很小的,我們開始一項新習慣的時候,也要走小步。從小地方開始,這樣才能學得快,走得穩。比如你想養成每天寫文章的習慣,一開始的時候不急著要求自己寫800字,可以先從一句話開始寫起。

如果你因為害怕而不敢行動,或者因為嫌麻煩而堅持不下去,那就從最細小的地方入手,把行動壓力降到最小,比如閱讀20頁書、背15個單詞等等。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女童被親爹綁高樓外晾衣杆:被嚇大的孩子,「乖」得讓人心痛


蘋果小米餅~ 寶寶輔食


孩子表現好就獎勵?「貝勃定律」告訴我們,莫讓「獎勵」變廉價


寶寶早教父母要學習西方還是延續傳統?該如何認識?


六歲前最好別讓孩子做這些運動,不僅傷身又影響長個,父母要重視


有錢才能見世面?普通家庭這麼做同樣可以打開孩子的眼界


1歲前這3種自費疫苗的錢不要省!對孩子的健康是一種保障


別再給寶寶喝白粥了,營養差太多!這樣做鮮美補鈣,營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