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美文:讓步,是尊重,更是涵養

作者:CUP       2019-07-24 10:34:14


"

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

《戰國策》中有一篇「鷸蚌相爭」的寓言故事。

鷸和蚌互相咬住對方,誰也不肯抽身讓步,久久相持不下,最終漁翁將它們一起捉走了。

俗話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生活中,很多人卻因為不肯讓一步,陷入與他人的僵局中,最後往往兩敗俱傷。

懂得讓步,是一份處事的智慧,更是一份為人的涵養。

01

越有涵養的人,越懂得讓步。

恭謙禮讓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孔子的學生子夏這樣評價孔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楊絳先生曾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層次高的人,往往溫和寬厚,不爭不奪。

因為他們心中有強大的自信和充足的底氣,並不需要向外界索取太多來標榜自己。

而層次低的人,往往爭強好勝。

因為他們沒有「里子」,所以凡事都要爭一口氣、爭個面子,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不計一切後果。

然而,爭到的,偏偏不是面子,而是給人一種斤斤計較的形象。

《菜根譚》里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

越有涵養的人,越懂得讓步。退了一步,看似吃虧了,其實贏得了人心。

有一家報紙曾以「你什麼時候最快樂」為題目,徵集大眾的想法。

總共收到將近十萬封來信,統計之後發現,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讓步。

他們在信里這樣描述:「讓步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美,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

記者也去親自採訪了這一批人,驚訝的發現:他們的人緣非常好。

他們的朋友解釋說:「因為他們懂得謙讓,所以在相處時,彼此都感到很舒服,同時也覺得對方是可以信賴的人。」

生活中,保持一份尊重與謙讓,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難得的修養與美德。

02

愛,是懂得讓步。

看過孫紅雷主演的電視劇《半路夫妻》,裡邊張少華老師扮演的老太太在臨終前說過一段話,大意是:

「婚姻就像兩隻刺蝟依偎在一起過冬,靠得太緊,扎得疼;離得太遠,又很冷。只有兩人都拔去一些刺,這樣才扎不疼,也不冷了。」

是呀。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不存在誰怕誰,誰強勢或弱勢。而是懂得:寧可扮演輸家,也不去打敗自己愛的人。

最珍貴的不是一時輸贏,而是身邊的真情。

不僅是對待愛人,對待親人與朋友也應如此。在發生矛盾時,如果不是原則問題,不妨主動的讓一步。

退一步,也是給愛讓出一條路。

不是每件事,都要分個輸贏對錯。贏的一方即使贏了結果,卻輸了感情。死撐到底的人,最後都成了孤家寡人。

情比理更重要。

懂得讓步的愛,才能走的更長久。

03

懂得讓步,才能更進步。

古語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為人處事,讓別人一步,是明智之舉,因為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進一步留下了餘地。

「負荊請罪」的典故就體現了這一點。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他藺相如沒什麼能耐,就一張嘴,我碰見他,得讓他下不了台!」

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藺相如手下的人看不順眼。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

藺相如解釋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是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

廉頗得知這番話,心生慚愧,於是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將相和」因此成為一段千古美談。

有時候,讓一步,往往是潛在的勝利。

生活中,與人陷入爭執時,懂得及時退讓,是一種智慧與風範。

一來,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口舌之爭,得到一份心境的清明;

二來,也展現出胸襟和氣度,展現出良好的涵養,別人更會敬服你、信任你。

為人處事,懂得讓步,是境界,是成熟,是器量,是上善。

有句名言講:「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

做人退一步,格局進一步,以退為進,不爭才是大爭。

當然,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從容。

在今後的歲月里,在積極進取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適當地「退一步」。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夏天吃冬瓜有什麼好處?帶你一起了解冬瓜的功效


「早安心語」即使沒有永恆的精彩,也要綻放一刻的燦爛


黃芪那麼受歡迎,到底有哪些妙用?


身體虛弱夜間盜汗該怎麼調理?


喝咖啡會胃食道逆流,6大胃痛食物別再吃了


人生,就是一籃子菜!寫的太絕了


皮蛋雖然美味,但不宜多吃,醫生建議:一周不超過這個數就好


這張護理師上班自拍「甜美照片」卻被眼尖網友罵「噁心」,最後還被人肉要求「下跪道歉」工作竟也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