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那麼受歡迎,到底有哪些妙用?

作者:CUP       2019-07-24 10:34:10


"

小編導讀

黃芪是一種很常見的補氣中藥,有人甚至將黃芪稱為中草藥中的十大養生上品!之前在《女醫明妃傳》中,於夫人小產,允賢開具的藥方中,就有黃芪!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習慣地泡上一杯黃芪水,排毒又補氣。若是給黃芪搭配上一兩味其他的中藥,又會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且看正文!

1.黃芪與防己

黃芪補氣運濕,昇陽固表。防己通經絡水濕,泄降行水。二藥合伍,益氣升提與降泄通行並用,外宣內達,通行諸經,降泄不耗正,相輔相成,共奏益氣行水,固表祛濕之功。臨床用於肌表氣虛,肌腠風水逗留,肌膚浮腫,周身困重麻木,關節痹痛,汗出惡風等症。為治療腎炎腎病氣虛濕滯浮腫之要藥。防己對消除局部黑斑,尤以目眶周圍黑斑有效。

2.黃芪、麻黃與細辛

細辛散風寒,激發腎氣,以化水飲。黃芪補益脾肺,益氣行水。麻黃宣通肺氣。三藥合用,一宣肺開上源,一下通腎氣,一補脾運中,分上中下三焦,肺脾腎,扶正祛邪並施,相輔相成,共奏補脾宣肺激發腎氣化水之功。臨床用於慢性腎炎急性復發屬肺脾氣虛,外邪犯表內侵少陰腎經者,較為適宜。細辛能激發腎氣,對陽虛不能溫化水濕,在方中加入細辛激發腎氣,能使虛弱陽氣獲得生機。

3.黃芪與肉桂、車前子

三藥補氣、溫陽、利水,合用則升清與降泄並施,溫陽與滲利並行,補氣與利水並顧,相輔相成,更增淡滲利水之功。臨床實踐證明,溫陽益氣與滲利合用的利尿作用,較單用益氣,或純用溫陽,或僅用滲利均較好。臨床三藥合用的消腫利尿效果較好。用治腎炎水腫屬脾腎陽虛者,療效滿意。浮腫小便不利者用肉桂,小便多者用附子。

4.黃芪與金銀花

黃芪補氣昇陽,益氣托毒解毒。金銀花清熱解毒涼血,能透達,為治療瘡瘍腫毒要藥。二藥補清合伍,補不助熱,清不傷正,托毒清解之功顯著。瘡瘍腫毒,瘡口久不癒合收口;糖尿病易生瘡癤,時發時愈,用治頗宜。慢性腎病,久病氣虛,熱毒蘊結,腎功能損害,蛋白尿不得消除,二藥合用益氣扶正,托毒解毒,不傷正不助濕熱。慢性肝炎,久病氣虛,餘熱未凈,肝功能損害,也宜選用,有益氣解毒護肝之效。

5.黃芪與合歡皮

黃芪益氣托毒解毒。合歡皮解鬱結,活血消癰腫。合用相得益彰,增益氣扶正活血、解毒消癰、祛腐生新之功。臨床對肺癰、肝癰等內癰,久病氣虛,邪毒不盛,癰瘍久不收口者較宜。

6.黃芪與白朮

黃芪大補脾肺之氣,健脾利水,主肌表之水濕,主在里之水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有保護肝腎功能,促進代謝等作用。白朮健脾運濕,補脾益氣。藥理研究證明,白朮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進肌力增強,防止肝糖原減少,增加血漿蛋白,糾正血球蛋白倒置等作用。二藥合用,能鼓舞脾胃氣化,振奮生機,補脾氣以化水,運脾氣以行水,升脾氣以降水,徹表徹里,表里水濕均主。臨床用於氣虛水濕停滯之肌痹重著、關節痹痛、水腫、假性肢體肥大等的治療。腎炎腎病水腫屬肺脾氣虛的常用對藥。對消除水腫,消蛋白尿,改善肌體營養狀況,增強肌體抗病能力,均有重要作用。用治肝硬化腹水,應大劑量。

7.黃芪與山藥

黃芪補益脾氣。山藥益脾氣養脾陰固精。二藥合用,補不滯氣,養不膩滯,共奏益脾氣養脾陰之效。此為施金墨治療糖尿病的有效配伍,可降低血糖。治療潰瘍病,辨證選用二藥,有補氣止血作用,有利於潰瘍的癒合。

8.黃芪與防風

黃芪補氣益氣昇陽而固表。防風疏風而解表。二藥合用,補中兼疏,不戀邪不散邪傷正,相輔相成,更增益氣固表御外風之功。臨床用於氣虛易感,表虛自汗,產後畏風。過敏性鼻炎、蕁麻疹也可選用,治療和預防用藥均有效驗。二藥配枳殼為「三奇散」,治虛坐努責、脫肛不收療效滿意。

9.黃芪與薏苡仁

黃芪補益脾肺元氣運毒托毒。薏苡仁清利濕熱,解毒排膿,兼能健脾扶正。二藥合伍,一以補氣扶正為長,一以滲利通行為主,補運托毒,相輔相成,共成益氣行水,運毒托毒之功。臨床用於慢性腎炎腎病水腫、肝性水腫屬脾虛不運者,有消腫、減少蛋白尿功效。腫瘤化療放療期間用之扶正解毒,恢復體力,減輕毒副作用。衰弱性疾病用之有振痿起沉疴之效,但須堅持服用才有較好療效。

10.黃芪與升麻

黃芪補氣昇陽,托毒解毒。升麻升中氣,透解邪毒。二藥合用,補托透解並行,托透邪毒之力愈增。氣虛低熱,頑固性口腔潰瘍久不癒合,隨症選用,有較好益氣昇陽、降陰、火托毒解毒、愈潰瘍之功效。若又配伍桔梗治瘡口久不收斂尤宜。氣虛眩暈,可隨症選用。黃芪含豐富的微量元素硒,利於增強體質,抗腫瘤。

11.黃芪與桑寄生

黃芪補益肺脾元氣,益氣升清。桑寄生補益肝腎。二藥合用,脾肺肝腎並調,相得益彰,更增填補大氣之功。張錫純稱二藥並用「為填補大氣之要藥」。

12.黃芪與當歸

黃芪補益脾肺元氣,鼓舞氣化。當歸養血,和血活血。氣旺血生。二藥合用,補氣以生血,氣血雙調。氣血調和,使陰火可斂可降。

13.黃芪與益母草

黃芪益氣行水,托毒運毒。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腫,解毒。二藥合用補通兼施,補不壅滯,通不傷正。臨床用於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屬氣虛水血瘀滯者,隨證配伍二藥,有較好消水腫、消蛋白尿、降血壓、改善腎功能等作用。肝硬化腹水屬氣虛血瘀水聚者,用之有較好療效。

14.黃芪與地龍

黃芪補脾肺元氣。地龍通經活絡。二藥合用,益氣助通絡,活絡而致新,共奏益氣通經活絡,促進組織復新之功。臨床用於治療腎炎、腎病屬氣虛血瘀者。對無明顯血瘀者也可辨病選用。二藥含有豐富的硒,可增強腎功能,改善體質。配伍運用可獲水腫消退,血壓歸於正常,蛋白尿轉陰,腎功能改善等效果。中風偏癱,口眼斜等屬氣虛血瘀者用為必備之配伍。又配鉤藤,有益氣平肝息風之功。三藥均有擴張血管作用,合用治療高血壓、中風後遺症及半身不遂頗有效果。

15.黃芪與大黃

大黃蕩滌胃腸之積滯,涼血解毒,活血解毒。臨床研究認為,大黃用於治療尿毒症有通腑泄毒排毒,改善血行,增強腎臟排濁,促進腎臟代謝,補益人體某些胺基酸、蛋白質、微量元素等多方面作用。黃芪補益肺脾元氣,益氣昇陽,托毒運毒。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有抗腎炎樣、促進代謝等作用。二藥合用,攻補兼施,共奏振奮腎氣,益氣攝精,升清降濁之功。

16.黃芪與丹參

黃芪補益肺脾元氣。丹參活血化瘀,養血。二藥合用,益氣與活血並用,氣旺血行,血行氣也旺,共奏益氣活血之功。中風後遺症、胸痹心悸、肢體麻木等屬氣虛血瘀者用為要藥。肝硬化腹水、肝脾腫大、腎炎腎病水腫,癥瘕積聚屬氣虛血瘀者均宜選用。再生障礙性貧血、消渴屬氣虛血瘀者也用為要藥。

17.黃芪與劉寄奴

黃芪大補脾肺之氣,益氣運毒托毒。劉寄奴活血祛瘀,斂瘡消腫,利水。二藥合用,益氣助行血,補氣助利水濁,相輔相成,共奏益氣活血,祛瘀濁解毒之功。

18.黃芪與川芎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古天樂:越多經歷,越對世界滿懷敬畏


一碗粥,開啟一天的美好,夏日消暑粥來了~


晚安美文:有一種暖,叫心上有你


闢謠|熱水泡腳,有益健康?醫生:這4類人不合適!


不吃肉的人就能降血脂?別傻了,犯了這3個錯誤血脂很難降下來


中國式父子,像大山一樣挺立!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還在擔心甘油三酯降不下來?4個大招送給您,血脂就正常了


飲茶是健康之道,但是老人飲茶需遵循這六「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