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生第一天就要開始教育,你遲了多久?長智商的最佳時期別再錯過

作者:CUP       2019-06-22 06:31:04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嬰兒剛出生時,腦的重量僅有350-400克,大約是成人腦重的25%。到了1歲時,腦的重量達到為出生時的兩倍,達成人腦重的50%,2歲時為成人腦重的75%。

從腦重量增長的速度可以看出,人類大腦在最初的1—2年內發育是最快的,所以,也可以這麼說,小兒出生後頭1—2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期。

所謂關鍵期,也就是說在大腦發育最快的這幾年,小兒最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經驗,錯過這個時期就不能獲得或達到最好的水平。

快樂成長的前提並不是捨棄教育

學習困難,只能怪學得太晚

現在的爹媽大都是80、90後,跟著應試教育長大,感覺學習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為了避免下一代重蹈覆轍,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提倡多玩少學。

然而我們必須搞先明白一點:為什麼自己學習會這麼困難?

—恰恰是因為學得太晚。

科學家對1523個0~3歲兒童進行跟蹤調查,發現早期接受高質量教育的兒童,比未接受高質量早期教育的兒童,智商平均要高出17%左右,在日後的學習中也表現地更加突出。

小孩子就要多玩少學,有這種想法很可能會一不小心錯過了寶寶們學習東西最快的黃金期,導致長大了再學時,效果大減。

就拿我們的語言學習能力為例,下圖的橫軸表示年齡,縱軸表示語言的學習能力。

降生第一天就要開始教育,你遲了多久?長智商的最佳時期別再錯過

(圖片來自Kuhl的Tedx演示文稿)

我們可以看出,0-7歲幼兒的語言能力最高,7歲開始語言能力系統大幅度下降,而從大約17歲青春期開始,我們的學習第二語言的能力基本衰退。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寶寶,如果沒有早期外語的薰陶,小學開始學習都會有些困難,更別提從高中甚至成年開始學習的了。

此外,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在持續35年的研究後,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曼教育投資曲線」,數據顯示對教育的投資越超前,回報率越高,而3歲前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800%。

赫克曼(教育投資)曲線

由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領銜,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參與,持續了35年的研究顯示:

0-3歲早期教育的投資回報率為1:18;

3~4 歲下降為 1:7 ;小學又下降一倍,為1:3;

大學直接跌落至1 :1,年齡越大,教育投資回報率越低。

降生第一天就要開始教育,你遲了多久?長智商的最佳時期別再錯過

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

就已經遲了兩天

芝加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彼得·胡滕洛赫爾對人類從嬰兒到成人時突觸連接數目的變化做了大量研究。

嬰兒在出生時,大約有50萬億個突觸連接,這個數目相當於成年人的1/10。

孩子3歲時,突觸連接的數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萬億。

到了14歲,孩子的突觸連接數目和成人大致相當。

降生第一天就要開始教育,你遲了多久?長智商的最佳時期別再錯過

(人類腦的突觸密度圖略:傑西·勒羅伊·科內拉:《新生兒大腦皮層的發育》,1-8卷,哈佛大學出版社1939-1975年重印本,麻薩諸塞,劍橋。)

為什麼一個嬰兒擁有的突觸連接會超過他最終所需要的數量呢?

因為只有有了大量豐富過剩的突觸連接,嬰兒才能學會處理他所面臨的新環境。

換句話說,在孩子生命最初的三年里,寶寶所認識、經歷的越豐富,大腦神經突觸才能高度發達,構造才會越精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聰明」。

由此可見,俗話說:3歲看老也並不是全無道理。0到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寶寶加大潛能開發力度,勢必對他今後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教從來不是單選題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信一部分關注早教的家長也都考察了各式琳琅滿目的早教班,猶豫該如何選擇,畢竟報名費用也是上千不等,動輒幾萬。

然而做好早教,就一定得要去高大上的早教中心嗎?自己在家能怎麼教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朋友雲寶媽媽回答再合適不過了。前幾天她跟我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正好也可以為大家一解早教困惑。

雲寶媽媽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她可是清華 史丹福的學霸,不僅自己事業有成,年級輕輕就成為知名地產公司執行董事,在培養孩子上更是有一套「獨門秘籍」。

下面是雲寶媽媽的正文:

降生第一天就要開始教育,你遲了多久?長智商的最佳時期別再錯過

早教,分為:自己教、別人教

自己教是必選項,別人教是可選項

自己教是雪中送炭,別人教是錦上添花

「我現在仍記得第一次看到以上這段話時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應該是很直白的道理,家庭是一切教育的根源,早教當然是從家做起。」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早教在中國似乎與精美的教室、五彩的教具、親切的老師以及昂貴的學費畫上了等號...

01

早教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寶雲媽回憶第一次陪尚未滿周歲的雲寶去一家國際知名的早教機構報名,45分鐘的試聽課結束以後還是頗為猶豫.

但是這個中心的一位資深老師說的一句話就讓自己掏出了萬元學費,「早教其實主要是給家長做示範,教會你們怎麼高質量陪孩子」。

雖說是給孩子報的早教班,但實際上一周一次45分鐘的課,主要是上給家長的。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只是關心寶寶的吃喝拉撒正不正常,有沒有哭鬧,但很少有人去探索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和需求,更不要說懂寶寶的心理了。

降生第一天就要開始教育,你遲了多久?長智商的最佳時期別再錯過

雲寶在家中,體驗我用紙箱子堆起來的隧道

寶寶出生後並非只是一張白紙,他有自己的天生秉性,只有根據不同月齡進行相應早教,才能更好地開發孩子的大腦潛力,滿足心理需求。

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和數據研究,孩子在0~6歲早年身體和心理發育過程中,受身體發育限制和生命力驅使,在不同時間段內,對周圍環境、自我認知程度和發展方向不同,表現出在特定的階段會傾向學習某些特定技能,而這些特定的時間期稱之為「敏感期」。

敏感期具有暫時性

心理學家研究結果表明,寶寶的潛在能力開發效率和理想邊際遵循時間遞減規律。

假設一個寶寶具有100分的潛能,如果從一出生開始就對ta做理想的教育和潛能開發,那寶寶最後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可以成長為能力100分的人。

但如果從5歲開始訓練,那麼更可能成為能力80分的人;如果從10歲才開始開發,那最終只能開發出60分的人。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必定是最好的老師,重視早教才能事半功倍。

02

父母主動參與,早教質量更高

開課以後,我一直記得把"自我學習"放在第一位,學兒歌、學新鮮玩兒法,琢磨如何在沒有教具的情況下在家重現孩子喜歡的活動。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孩子犯錯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6個步驟讓孩子乖乖聽話!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你知道的越早越好


寶寶幾個月會說話呢?這麼跟寶寶說話,寶寶大腦發育更快


有這5個壞習慣的寶寶,說明正在變「聰明」,家長別嫌煩人了


這幾招是孩子長高的「天然藥」,父母必須爛熟於心


維生素D補充劑,哪款更適合你家寶寶


「我曾以為熊孩子都是家教不好,生了老二之後,我閉嘴了」


「牛娃」成長貼泛濫成災,只有這篇道出了英語啟蒙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