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讓孩子說方言」,「怕他被人嘲笑很low」

作者:CUP       2019-06-22 06:20:55


「為什麼不讓孩子說方言」,「怕他被人嘲笑很low」

01

前幾天表姐來家裡玩,發現我家寶寶無論和誰交流都一直是說普通話,就好奇的問是不是我們家長特意教的,我說平時在家我們和寶寶說話都是說普通話,所以寶寶從小說的也是普通話。

表姐開玩笑的說:「你們不教他說點方言,不教點苗話(我老公是苗族)以後回到老家都聽不懂別人說什麼」。

這個問題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因為之前我和老公就寶寶要不要學說方言已經討論了很多次,但最終也沒有結果。同時我也發現身邊同事朋友家的小孩從小都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反而是家裡老人為了和小孩更好的交流不得不開始學著說普通話。

前幾天我在知乎上查了一下,沒想到這個問題困擾的不是我們一家人,很多家庭也有這個疑惑要不要教孩子學方言,大部分網友都反對孩子學方言,建議小孩子從小說普通話,理由就是說方言感覺很土,怕孩子長大以後和朋友同事交流的時候方音太重被嘲笑,沒有自信。

方言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馬伯庸在《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一書中曾說過:

「恐懼來源於未知,而很多時候未知只是因為我們太過驚慌而忘記去思考。當理性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可怕的意象根本不足為懼。」

部分家長對方言的恐懼,也許正是由此而生。但只要能真正理解方言背後的的意義,也許我們就不會再對學習方言產生任何質疑。

「為什麼不讓孩子說方言」,「怕他被人嘲笑很low」

02

著名主持人汪涵的語言天賦極高,我們可以明確感受到他精通上海話、粵語、湖北話、四川話等多種方言。有人統計過,汪涵在節目裡秀過不下20種方言。這種用方言「套近乎」的主持風格,讓汪涵成為無數人的「老鄉」。

而汪涵在與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交流時發現,不管這些孩子是哪裡人,他們大多聽不懂也不會說自己的家鄉話。「現在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每種方言都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

現在越來越多父母重視孩子的英文學習,我身邊有2個朋友把自己小孩送的是雙語幼兒園,有幾個朋友家小孩雖然讀的是普通幼兒園但是周末也要去英語興趣班學習英語,學校的老師也強調這不僅僅是學習一種語言,更是學習一種不同的思維和表達方式。

讓我們再回頭看看方言是什麼?它其實就是在一定地域用於交流的語言,本質上跟英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米亞·納卡穆里教授在關於《學習雙語時,對大腦的益處》TED演講中提到:「研究顯示在多語言間切換所需要的努力和注意力,也觸發了學生更多的大腦活動,並潛在強健了前額葉。前額葉在執行能力、問題解決、任務切換、聚焦有用信息,排除不相關信息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納卡穆里教授還強調,「雙語者大腦終生受到鍛鍊,可延緩一些疾病的發生達五年之久,像是阿爾茲海默症和痴呆症。」

無論是我們的方言,還是歐美的英語,其實都是組成世界人類語種的一部分。區別在於方言適用的地域小,英語適用的地域大。但如果都能幫助孩子們建立一套較之以往不同的思維表達體系,我們為什麼要排斥它呢?

演員胡歌,曾經因為在接受採訪時一口流利的上海話,被評價為「最接地氣的偶像」而吸粉無數。

這就是方言的獨特魅力,即使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域坐標,但只要說著一樣的話,就能證明彼此有著相同的宗源或相似的生長經歷。

「為什麼不讓孩子說方言」,「怕他被人嘲笑很low」

03

方言可以說是高效的認同感確認渠道,也是分明的價值觀承載工具,只要適時適當地使用,往往會收到意料之外的好效果。

方言是家鄉傳統習俗和文化的載體,但它的傳承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在學校的教學工作是帶著學生作社會實踐活動,有一段時間我帶著學生開展了一個對本地方言現狀的調查研究,調查結果很令人擔憂。我的所在地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老一輩人都是說自己本民族的方言,但是現在年輕人卻都已經不會說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了,即使是在村小上學的小學生在學校說的都是普通話,如果不說普通話還會被老師教育要求在學校必須說普通話,不可以說方言。

一位大學中文系教授說過,「如果以後全中國人只會講普通話,那很可惜,也很可怕。」

隨著全球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全世界現存6000多種語言,正在以每周一種的速度消亡。而每一種語言的消失,都意味著它背後的文化基因連帶著泯滅。這不單單是這個族群的損失,更是全人類的遺憾。

所以,無論對於方言,家鄉傳統,習俗文化等非物質文明,我們都應該抱有敬畏之心,並將其傳承和發揚納為義不容辭的己任。

「為什麼不讓孩子說方言」,「怕他被人嘲笑很low」

04

那麼在寶寶語言初學期,我們要如何權衡普通話和方言的分量呢?

1、方言有利於情緒的表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話就會不自覺地冒出幾句家鄉話,似乎只有那樣才能完全表達出當時自己的心情。

近年來在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小品、歌曲中方言的使用頻率層出不窮,一般方言一說就能逗得大家哈哈笑,這些改變無疑體現了方言強大的情緒感染力。方言有利於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發展幫助孩子全面宣洩自身情緒。

2、複雜的語言環境更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世界著名早期教育專家、哈佛學前項目總負責人伯頓.L.懷特說:

如果家長的兩種語言都說得很好,那麼從一開始就應當自然地對孩子使用這兩種熟練的語言,並且一個家長始終說他熟悉的語言,另一個家長始終說另一種他熟悉的語言。比如中美組合的家庭,美國爸爸應該說英語而不是說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中國媽媽應該說普通話而不是說不怎麼標準的英語。

有研究表明,在這種雙語的家庭環境下,孩子們雖然在頭兩三年中語言能力會比單語家庭的孩子發展得緩慢一些,但是到了滿四歲或五歲時,不僅能趕上其他孩子,還能掌握兩種流暢的語言。從小能多接觸幾種語言對發音的敏感度更高,也許對語言的辨識能力也更高。所以說對於寶寶說話這件事情上一定別操之過急。

3、別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對語言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家鄉話長期的耳濡目染自然會理解,因此學習方言將幫助孩子更好地開發智力,這在學習外語等音素較多的語言時將會事半功倍。

對於這點我是生有感觸的,我家寶寶現在雖然還不會說苗話,但有時候奶奶會特意用苗話

和他交流,說一些簡單的詞彙,沒想到寶寶居然也能聽懂,並按照奶奶的指示作好相應的事情,這一點是我遠不能及的,嫁到老公家快10年了,到現在我也聽不懂他們說的苗話。

我國有複雜的方言,有的省份,方言俚語眾多,這些文化一定要傳承下去,不能到了孩子年老的時候,給他們的子孫看一些方言視頻,指著電視說這就是家鄉的語言。

古人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普通話可以讓你走得更遠,可以讓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讓你不要忘記你從哪裡出發,更讓你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你還會拒絕孩子學習家鄉話麼?

「為什麼不讓孩子說方言」,「怕他被人嘲笑很low」

- END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我越來越不喜歡我的孩子了!」


「嚇死寶寶了」外國人對孩子都這麼猛


準備給寶寶添輔食,不知道怎麼喂?超全的輔食引入表送給你


王櫟鑫女兒跟小朋友吵架失利,認為人數占了劣勢,讓媽媽再生一個


反覆提醒:蒸蛋羹萬萬不可用生水!學會正確做法,蛋羹嫩滑如布丁


全市面奶粉品牌大科普,關於奶粉你所不知道的知識


勵暢少兒體能丨從這6項,帶您了解3~6歲孩子體測標準


孩子太皮無法講道理,合理運用強制教育,壓制他的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