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出要求之後遭遇家長的反對,然後生氣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很常見的場景。很多教育學家都會建議家長們儘量給孩子講道理,的確,對於不少懂事的孩子來說,講道理足夠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但是還有部分孩子個性是比較皮的,情緒上來了家長的一個字都不會聽,於是講道理對於他們來說是沒有用的。此時如果有一個強勢的家長上來壓制,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阿潔作為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理解強勢型家長的重要性。有一次她兒子因為想吃冰激凌而大鬧,當時阿潔很冷靜的和孩子講道理,告訴他他今天吃了兩個冰激凌了,如果沒有節制,晚些會拉肚子的。但是當天孩子相當不講道理,哭鬧的聲音超過了阿潔的聲音,當時她也是很生氣的,可是卻強忍住情緒繼續給孩子講道理。這時候在房間的丈夫出來吼了孩子,之後孩子竟然平靜下來了。阿潔這才知道,對於已經開始無理取鬧的孩子來說,講道理沒有用,還不如強勢壓制。於是阿潔之後再遇到此類情況就學會了先禮後兵,倘若自己講道理沒有用,那就讓丈夫來鎮壓孩子。
這麼看來強勢教育偶爾也算是很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如何正確使用這種手段,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做出任何無理的選擇的時候,是可以用強制教育的。這時候的孩子其實沒法聽懂道理,就像阿潔的兒子,或許平時是個蠻聽話的孩子,但是某種時候突然開始任性,聽不進道理,此時使用強制教育是很有效果的。但是當孩子能夠有理有據的闡述自己的需求時,就沒有必要再採取強制教育了,此時傾聽和教育才是最有用的。並且當孩子長大之後應該是父母把選擇權、決定權交給孩子的時候,讓他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當然,父母和孩子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也時常發生,那麼這個時候是該用講道理的方式還是強制教育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呢?建議家長先聆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以為自己是大人就比孩子聰明,有時候小孩子的思維更有創造力,思考的角度反而更全面。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是既然你這麼選,肯定是有理由的,如果你能說服我,我就支持你的決定」。倘若孩子的觀點可取,家長被他的想法說服,那麼就可以尊重他了。
但是如果孩子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不成熟的,那麼家長可以引導他,講述利與弊,再讓孩子選擇。如果此時孩子的選擇仍然錯誤,也可以讓他嘗試一下失敗。若孩子的想法是無理取鬧的、影響到其他人的,那麼家長就可以試試強制教育,比如他要求站在公交椅子上、睡覺之前不刷牙等等。
看起來壓抑孩子的強制教育,倘若大家使用得當也並非壞事。因為孩子不是成年人,他們情緒失控、無理取鬧的情況並不少,而強制教育就像是一盆冷水,可以讓他們立刻安靜下來,恢復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