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12歲女兒李嫣近照曝光被嫌丑,她大方回應:「我覺得自己真的很美!」
給孩子最好 2019-06-08 08:14:21
請設置 「置頂」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給孩子最好的」- 點擊右上角「…」 - 點擊「設為星標(置頂)」轉載請回復「轉載」轉載請回復「轉載」
給孩子最好的關注後免費收聽上千個育兒故事,媽媽必備策略!
最近王菲女兒李嫣的一組時尚雜志封面,突然就刷屏了。
記憶中李嫣先天性唇顎裂患者,媽媽是天後王菲。一歲半可爬山,三歲背熟《金剛經》,認識甲骨文。五歲可獨走十五公裡,六歲辦畫展,9歲已踏遍大半個地球……,照片上的她成長得非常美好,落落大方,笑容燦爛,眼神裡全是自信。
就連給她拍照的攝影師也打心底裡佩服她的自信,因為攝影師是第一次給李嫣拍封面,擔心效果不好,每次按下快門的時候都會問她:「要過來看看嗎?」
沒想到她都小手一揮,瀟灑地回了兩個字:「不用。」
雖然小姑娘唇邊手術的痕跡依稀可見,可她顯然不在意這些,骨子裡無處不透著對自己的肯定。
這樣樂觀自信的女孩,一定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苦心培養。
有網友說,這才是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
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眼界開闊,落落大方,待人接物有溫度;
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自信勇敢,自由獨立,內心堅定有態度。
有人說,那是因為她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啊,有資本有條件讓她「見世面」。
但我們來看李嫣的成長軌跡,跟金錢真的沒有太大的關系。
父親李亞鵬,從小帶女兒學習甲骨文,了解家族史;他帶女兒六年、一百五十六次去同一個地方觀測自然;他帶女兒爬山,讀《金剛經》。很多人說,李嫣的自信、大方、才情都與李亞鵬息息相關。今天,看看李亞鵬的自述吧!
1希望孩子對別人詫異的目光回以微笑
我希望我的女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我反復斟酌之後我確定的第一個目標,我希望她是一個有愛的人。
我女兒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唇顎裂的嬰兒,當我了解醫學的救助手術後,我越來越知道無論怎樣的手術都不可能完全抹去這樣一個印跡,我知道在她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她一定會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詫異的驚奇的目光,她要如何面對這樣的目光?面對這樣的人生?
第一她不可以躲避,就像我們,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孩子我們不可以躲避這個事實,我們必須要去面對她。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顆堅強的心可以面對向她投來的所有目光,我希望她將來長大以後,當遇見這樣的目光的時候,她可以對別人詫異的目光回報一個最甜美的微笑。
那這樣一種微笑我們從何而來?什麼樣的教育可以讓她長大以後能夠給予別人這樣一個微笑?我想只有愛。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為嫣然天使基金會工作,我們今年已經是第九年了,我們基金會跟我的女兒是同齡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意識的讓她知道我在做什麼,我會讓她知道我們在幫助唇顎裂的小朋友。我把她小時候在做手術之前的照片都會封存起來,但是會讓她看見我們基金會幫助的小朋友或者我們兒童醫院小朋友的照片,我也會帶她參與我們基金會夏令營的活動,跟那些已經完成手術的唇顎裂孩子們在一塊玩耍,我也會偶爾帶她去我們的兒童醫院,當我們跟家長開分享會的時候我也會帶著我的孩子,慢慢她的開始知道她自己跟這些孩子是一樣的。
她三四歲的時候,每一年我要帶醫療隊去中國邊遠的地方做醫療救助手術,有一次出發之前我回到家,我跟嫣說:「爸爸明天要去內蒙,我們開車到內蒙、黑龍江,到大慶,我說你那麼多玩具,有沒有一些你不要的,你可以給我一些嗎?我明天可以帶給別的小朋友」。然後她說「我沒有不要的」,我不會勉強她,就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當我起來的時候,臨出門之前我母親拿了一大袋子的玩具給到我說:這是昨天半夜(其實就是凌晨了)嫣突然起得特別早,她拉著我幫她收拾了一大布袋的玩具,她說這是給爸爸的。從那個瞬間我知道愛開始在她心中發芽生長,這是我特別願意看見的。
在這之後,她越來越多的融入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中去。她喜歡畫畫,當她偶然知道我拿她的畫作做了一個慈善拍賣,募得了若干善款的時候,她開始積極的給嫣然天使基金會畫畫,我們收到過她的T恤衫。包括在各種各樣的慈善機構活動中我們用她的畫已經募得了將近300萬人民幣的善款,當然這個錢不是因為她畫的好。
她身邊有一個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一個女孩,在我們基金會已經十年了,我也有意無意的讓她成為嫣生活中最要好的一個成人朋友,慢慢我想我們共同構築起她的一個生活環境,在她的眼裡爸爸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幫助別人。而我們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方方阿姨的工作就是去幫助別人,當她到醫院她發現醫院的院長或者醫生、護士們也在幫助別人,慢慢地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幫她構築了一個懂得愛、發現愛的一個成長和學習的環境,慢慢的構建起了她的一個思想意識。 總之,就是這樣耳濡目染。
2培養和孩子的默契
她現在九歲半,我們倆彼此的對話中從來沒討論過:爸爸我是一個唇顎裂嗎?我也從來沒告訴她你是一個唇顎裂的孩子,你是一個天使等等這些問題。在九年的過程中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但是我們從來沒討論過這樣的話題。坦白講,我知道她清楚自己是一個唇顎裂的孩子,我想她也知道我是知道她是知道的。我們倆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
在這裡對於「默契」這個詞我想著重的解讀,如果作為一個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你跟她之間開始有默契了,那真的我想恭喜你,因為在我的理解中,那是父母跟孩子之間很高層次的一種情感關系的建立。在我們的戀人之間、我們的朋友之間、我們的同事之間,能夠形成默契的有幾個人?
當我們的孩子,尤其他還是一個年幼的孩子的時候,當她能跟你在某一個點形成默契的時候,那代表著他的情商、他的包容力、他的理解力等等是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層面,他才可以跟父母形成一個默契。而通常我們所經歷的跟父母的關系要麼對抗、要麼順從、要麼聽話、要麼表面迎合等等。但是我們回想一下我們有多少跟父母之間是有默契的?所以,默契的培養是我著重想提的,要找到一個點,慢慢的培養你跟孩子之間的默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