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馬上來襲,相信不少人早就買好出遊的票了。
如今,每到一個景區,我們總能看到那些十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的的景泰藍手工藝品,最多的要數那些花花綠綠的景泰藍鐲子,活口的、死口的,寬的、窄的……
市場上所謂的「北京景泰藍」鐲子 價格10元—38元不等
小時候,哪個小公舉還沒個好看的景泰藍鐲子了,戴一排都不是個事兒。
批髮網站上的景泰藍鐲子 5元一隻
當然,我們生活中的景泰藍不止這些,像東城區的景泰路、地鐵14號線景泰站,甚至還有老北京景泰藍火鍋……
再看故宮、王府、各大博物館裡陳設的那些宮廷瓷器,總能看到景泰藍的影子。
故宮符望閣的家具上運用到掐絲琺琅工藝
跟其他工藝品不同,景泰藍是皇家獨享,代表著身份的高貴。據了解,如今的景泰藍文物,故宮藏有8000多件,台灣故宮有2800多件。
景泰藍,結合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多種技藝,從設計到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經過十幾道工序,才有了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才有了「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說法。
精湛典雅的紋飾、金碧交輝的色澤、流光溢彩的華美氣韻和獨樹一幟的民族風格,加之其宮廷獨享的高貴氣質,景泰藍經常作為國禮贈送,是當之無愧的「外交明星」。
新中國的第一份國禮就是景泰藍制的檯燈、菸具、金漆套盒。這是林徽因帶領的團隊設計的作品。
林徽因設計的夔龍紋對罐
這些大大小小的景泰藍國禮,全是出自工藝美術大師之手,設計獨具匠心、造型精美典雅,一件的價值可是要上百萬級別的。
張同祿一帆風順國禮景泰藍
兩相對比,這區別可大了去了。
說起如何區分景泰藍,還要提到它的一個「致命」的缺點——砂眼。
砂眼是景泰藍燒制過程中的,釉料中的氣體排出而形成的。可以說這是「天生」的,現在製作過程中依然有,只不過十分微小,肉眼觀察不到罷了。
因此,本是缺點的砂眼就成了分辨景泰藍的好方法。
一般市面上價格低廉的景泰藍鐲子、手鍊,其釉料採用的是低溫釉,比之正宗的琺琅粉,或許顏色艷麗,卻少了景泰藍的那種顆粒感,更不會有高溫燒制的砂眼。
某批髮網站上的景泰藍手鍊 每串5元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因在明景德年間盛行,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而得名。
景泰藍以銅胎為底,以鑷子為筆,將柔韌的扁銅絲捏出各色花紋,以中藥白芨調製的粘合劑將銅絲粘在銅胎上,這樣就得到了布滿銅絲的銅胎。
敲銅胎
掐絲
粘絲
接下來就是各國來訪首腦、各大展覽中觀者可以現場參與的工序——點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