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蒂和爺爺》熱播,周六時候專門帶孩子去觀影,希望孩子看完電影有自己的一份不一樣的收穫。觀影完畢,在回家路上,我隨口問他,電影怎麼樣,他說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我很疑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海蒂說話就很好,不管跟誰,都很勇敢的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
我理解孩子的意思,孩子是說海蒂不管是在山裡還是到了克拉拉家,她都是很自信的表達自己,哪怕自己不認識字,也不隱瞞,都是一種真誠的對待,包括與任何人交往都是一種很認真的表達自我,這種天生的社交能力,值得我們每一個孩子學習和擁有。
卡耐基說,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海蒂雖然不識字也並沒有得到什麼大道理的說教,但是她擁有的那種真誠與自然確實可以打動每個人,並讓別人另眼相看。
很多家長認為社交是一個很大的事情很社會的事情,並且距離著現在的孩子很遙遠,如果真的仔細想想,社交距離孩子並不像家長認為的那樣遠,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交往、交流,小到跟爸爸媽媽要吃要喝,大到與同學、老師探討問題,這些都是交往的必須項目。
每個人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需要與別人進行著互動,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這都是社交。孩子的社交需求可能沒有成年人的複雜和繁重,他們的社交簡單但如果仔細去觀察也能發現很多隱藏的小細節,家長抓住這些小小的細節,不難會發現孩子擁有的重大潛在能力。
孩子天生擁有社交的權利和義務,也同樣具有社交的需求和要求,但是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時候,會因為一些外界環境影響或者其他的天生自我展示問題,對於如何正確社交變得遲鈍,這對於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與社會關係影響巨大。
社交不是簡簡單單的你對我我對你的交流,是需要推心置腹,是需要真誠善意,當然也需要爸爸媽媽在日常中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告知孩子社交原則,讓孩子像海蒂一樣,享受社交的快樂,並且可以在社交過程中及時的化解問題,得到更多收穫
孩子在社交初期比較敏感,對於其他孩子的一些話語會很容易激動,會出現一些情緒暴漲或動作暴力行為,父母對於這種情況一定及時的疏導,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
小敏是比較內向的一個女生,前幾天,老師為了鍛鍊她敢於說話,就讓她給大家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結果因為緊張,分享的磕磕巴巴,同班同學笑的前仰後合,其中小光直接衝著小敏說,平時你不愛說話,原來你是個結巴啊。
小敏的臉漲的紅紅的,忍受不了小光的嘲諷,直接哭著跑出了教室。老師對小光說,小敏是因為緊張才會結巴,你們是她的同學,要幫助她鼓勵她克服這種毛病,如果大家都跟你一樣嘲笑小敏,小敏以後肯定會更緊張還會更加不願意說話,甚至小敏都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做的有點太過分了?
後來,小光很真誠的跟小敏道歉,並且還與小敏成了好朋友,時時的鼓勵小敏大膽的說,勇敢的說,還帶動全班同學一起給小敏加油,最後小敏慢慢的在大家的關注下,變得開朗、大方,不再內向沉默。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但 一定是首先尊重別人,相反,如果不能夠尊重他人,也別指望別人對自己尊重。
我們現實中很多孩子因為沒有滿足願望就會立馬變臉大吼大叫,其實就是一種不會社交的表現,如果尊重對方的選擇,安靜下來,也許反而會有更多的驚喜。
《海蒂和爺爺》中海蒂想要留在爺爺家,但是因為爺爺把她趕出門,她並沒有大喊大叫發脾氣,反而是自己乖乖的跑到羊圈裡面睡覺,並沒有因為爺爺的這種「不近人情」產生怨恨,反而是用尊重的方式,贏得爺爺的好感,即使爺爺再不適應和不習慣,也並沒有說一些狠話。
孩子如果想要更好的與人交往,首先要尊重別人,懂得謙虛。尊重他人是對別人能力與價值的認可,同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每個孩子優缺點不一樣,不能拿著自己的長處比較別人的短處,要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與人無善,因為對別人尊重,同樣也會更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
微笑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語言,哪怕不說話,通過這樣的一種外在表現,也會讓對方心曠神怡。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像祖國的花朵一樣綻放,因為某些原因,他們冷漠、無視,把自己緊緊地關在心門裡面,別人也走不進他們的心裡。
小珍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打工在外,與也爺爺奶奶相依為命,自從三年級父母外出打工,小珍臉上充滿了幽怨,並且變得沉默,學習成績一直往下跌落,其他小朋友想跟她一起玩,因為她總是板著一張不開心的臉,漸漸地小朋友的都不跟她一起玩了。
老師發現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就專門了解了情況,與小珍父母溝通,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孩子目前的這種情況,進行一下親子陪伴,畢竟孩子已經很大了,長期下去,孩子的內心會產生更多的負能量。小珍父母經過思考,感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並且打工這麼多年,可以回來陪伴孩子做點別的工作。小珍自從父母回來陪伴以後,臉上的幽怨慢慢的減少,笑容越來越多,交際關係也變得主動,成績自然而然也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