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作者:CUP       2019-05-29 22:57:35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過去半年,我在公號上推薦過很多繪本,像《0-3歲寶寶全腦開發大書》、《法國兒童情商社交遊戲繪本》,每次開團都賣得很快,可見寶爸寶媽們對繪本需求之強烈。

讀繪本是很燒錢的,通常一本精裝版繪本要30塊左右,原版的更貴。很多家長在跟我分享孩子的成長進步時,最常問道:繪本如何讀,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下面是幾個常見的陪讀誤區。講真,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如不讀。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考試性閱讀

「寶貝,這個小動物是什麼?媽媽告訴過你的哦。」

「想想看,自己說的對不對?媽媽昨晚才教過你的。」

每次帶Percy去逛圖書館,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親子共讀,本應該是輕鬆愉悅的,偏偏被這幾個問題攪得緊張兮兮。這樣,孩子就很難沉浸於書中的情感體驗,自然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繪本是作者寫給孩子看的,所以家長要調整心態,不是你給孩子講一個故事,而是你陪著孩子共同發現一個故事。在閱讀過程中,你和孩子是平等的,相互分享式的。很多家長錯把親子共讀當考試,其實是一種角色錯位。

在閱讀過程中,我並不反對提問,但反對以刻板、刻意的方式。試想,正當孩子沉浸在緊張的故事情節中,你突然插一句,「這個字怎麼讀?」,這不硬生生地打亂了孩子的閱讀節奏嗎?當孩子發揮想像力,你卻提了一個成人視角的問題,不是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散嗎?陪讀,應該始終以孩子為主導。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在陪Percy、Lucy閱讀過程中,以《別讓傷害靠近你》為例,我是這樣引導的:

讓孩子聯想自己身邊的故事;

當主人公遭遇麻煩的時候,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解決?

像這些開始式問題,我通常會設置在閱讀前或閱讀後,這樣就不會打斷孩子的閱讀節奏,又能啟發孩子思考。

另外,現在很多繪本都附贈手偶或紙偶,建議寶媽們充分利用起來,陪孩子邊讀邊玩,輕鬆漲見識。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過早識字

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一本繪本才幾個字啊?這麼貴!」

很多人認為,不讀字,就不算看書。於是,在陪孩子讀繪本時,習慣用手指著字,讓孩子一個個認。這對年齡大一些的孩子還好,若孩子年齡小於3歲,識字敏感期尚未開始,點讀字只會讓孩子產生閱讀焦慮、牴觸閱讀。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所以,當很多寶媽問到我,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我會推薦一些無字繪本,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減輕閱讀壓力,將注意力重新回到故事中,而這才是繪本的精華所在。

在Percy、Lucy3歲前,我從來不刻意強調識字,常常採用誇張的表情、聲情並茂地為他們講故事。有時,他們聽上癮了,會纏著你繼續講,甚至呼朋引伴過來,說「我媽媽要開講了」,讓人哭笑不得。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相對於識字,我更關心如何利用繪本培養孩子的洞察力、觀察力、專注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考能力,這些都比單純識字有用得多。

至於識字,等識字敏感期到來,配合相關的繪本和玩具,孩子很快就能掌握。比如這套《幼兒階梯認讀故事書》是我曾經推薦過的,對於3-7歲的孩子,只要每天堅持10分鐘,快速掌握1000字,不是難事。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不要總想著歸納道理

「看完這個故事,你學到什麼道理呀?」很多寶爸寶媽習慣以這樣的方式作結,但是你有沒有思考過,這種概括抽象的做法可能違背了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事實上,優秀的繪本都是「潤物細無聲」,將複雜的道理以故事、場景呈現,便於孩子理解。就像我曾經推薦過的德國繪本《大大的小世界》,其中沒有一句說教,卻始終通過畫面向孩子傳達「自信」「平等」的理念。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答不出來,就開始著急,替孩子把道理總結了一遍。殊不知,聽別人講道理,是一個很煩人的過程。親子閱讀,本應該是輕鬆愉悅,這麼做簡直是狗尾續貂。

有些家長可能還會發怒,罵孩子笨,動手打孩子,這樣就更是踐踏了親子閱讀的意義了。

千萬別把100塊的繪本,只讀出5塊錢的價值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家長這兩種「極端」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內向,膽小怕事


老人帶孩子總用威脅式語言,有什麼影響?


妻子和母親照顧3胞胎,妻子卻經常抱怨累 出差提前回家丈夫當場淚目:對不起老婆


兒童右腦潛能開發,如果掌握住這7點,孩子鐵定不會輸的起跑線上


未來取得大成就孩子的三種特徵,並非因為上了名校!


讓孩子背誦他們根本不懂的古詩詞,有什麼意義?


帶寶寶出去玩,自帶食物更健康


孩子為什麼總是和父母「對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