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作者:CUP       2019-05-29 21:46:17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推薦運動養生。的確,運動是一個天然的保健好方法:跑步、爬山、健步走、廣場舞…每天出門動一動,有益健康!

但是,應該在什麼時候運動?運動到什麼程度?運動有沒有可能其實是越練越壞呢?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下面我們將從中老年人經常做的健步走、廣場舞、爬山三種運動來具體講一下,希望您看完後能夠給身邊的朋友講一講:不科學地做運動,可能會出大問題。

1.健步走老人5000步,足夠了

步行,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絕好的鍛鍊方法。每天進行適量的步行運動,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那到底多少才合適?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參與「微信走路」,每天為了上好友排行榜,感覺大家都是拼了老命地去走,最多的時候手機里的第一名的步數有……98800步!據說相當於走了60多公里!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不過,後來這位為了爭第一的朋友說,他雙腳酸痛、腫脹,整整休息了兩天。

推薦步數

青壯年每天8000—10000步是正常步行量;

老年人每天3000—5000步可達到運動效果。

其實,一走就是9萬步,就屬於過度行走了。部分人群過度行走後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就有可能患上急性滑膜炎。不過,急性滑膜炎通過休息、理療即可治癒,是可以恢復的。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2.爬山傷膝蓋

黃大爺老兩口都退休了,經常出門運動。他倆覺著光散步,運動強度比較小,於是老兩口每天都到家附近的公園去,上下公園裡的小山,上來下去、上來下去,一直到累了才停止,但是最近先後出現了膝關節疼痛,爬樓也覺得費勁,疼痛加重。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運動標準:舒服最重要

現在日常鍛鍊身體的老年人不少,一些老人不了解什麼運動適合自己,盲目運動造成了身體損傷。衛計委曾做調查,30%的老年人都答不出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運動。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應以低強度的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

進行戶外運動,可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質興奮性和調節體溫。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由於身體各項機能下降,腿腳行動不方便,因此老年人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多加註意,切忌「逞強」。

3.廣場舞熱身20分鐘,身姿更美

像許多中老年女性一樣,不久前50多歲的馮阿姨開始運動,每天和同伴一起去跳廣場舞,人家對她說,你跳舞必須到位,每個動作到位你才能達到效果。

於是她也學著旁人努力把每個動作都做到位,結果是跳著跳著竟把自己的胳膊給扭傷了……

其實,老年人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先熱身,讓身體做好要運動的準備,以預防直接運動可能出現的損傷。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熱身20分鐘,舞姿更優美

熱身的重點是頭頸部、肩部、腰部、軀幹、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拉伸。熱身約做20分鐘到1個小時,中間如果覺得勞累,可以隨時把速度和強度往下降。

運動後立即停止也不行。因此需要一個放鬆或者緩解期。運動完之後還要做膝關節、腰部和上肢方面的拉伸。同時深呼吸,把呼吸調慢些,促進肌肉裡面的血液往其他的器官里釋放,疲勞很快就能緩解。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喜歡健步走,但有膝關節炎怎麼辦?

患有膝關節炎,健步走的話膝關節疼痛會加重。一定要先通過理療、針灸等緩解疼痛後,再把股四頭肌的力量加強。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靜蹲

(蹲下後保持靜止狀態,而不是上下運動,可以靠牆)

大腿一繃勁能發硬的就是股四頭肌,增加肌肉力量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是靜蹲,但靜蹲要循序漸進。剛開始角度不要太大,微彎,保持上身平直。

剛開始可能只能堅持30秒,過一會兒放鬆一下再做。兩個星期以後可堅持一分鐘了,角度可以再往下。股四頭肌的力量會越來越強。

此時再恢復健步走,同時配合靜蹲的訓練,加強肌肉的力量,起到保護作用,再健步走時就不會導致損傷。

五大誤區,越練越壞

誤區一:晨練好

真相:別太早。

等太陽出來後,大約9點到10點再去活動才是最明智的。

很多人認為早晨空氣好,適合鍛鍊,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即便是森林空氣品質也較差。

另外,臨床病例顯示,冬春季節的上午八九時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此時要儘量避免劇烈運動。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誤區二:鍛鍊時深呼吸

真相: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深呼吸

近年來,經科學研究和臨床觀察發現,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過度深呼吸的話會誘發心腦血管收縮,導致心肌梗塞、腦溢血和其他意外的發生。

因此,專家建議,對已經發生動脈硬化,尤其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深呼吸鍛鍊。

誤區三:飯後百步走

真相:不要馬上運動

不少老人把「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古話並不科學,河北省老年醫學研究所於數年前研究老年人餐後運動時發現:

在餐後60分鐘血壓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運動後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者占25%,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負性作用。

另外,因為飽餐後較多血液湧向胃腸道,使心臟本身供血相對減少,易引起血栓而誘發冠心病。因此,老年人應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小時內進行健身運動。

誤區四:退步走練平衡

真相:血管不好不要倒著走

退步走或退步跑可以刺激不經常活動的肌肉,改善人體的平衡力。

因此,不少老年人運動時喜歡退步走。但是由於老年人的心血管儲備能力降低,倒退走會使心血管不堪重負,造成腦部供血減少、大腦缺氧,甚至可能在轉頸時突然暈倒。

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經常進行此練習。

晨練有益?痛才有效果?錯!正確的運動只有一個標準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總是消化不良的人,多喝這3種湯,腸胃是會「感恩」的


補腎穴按一按,無需藥物放一旁!


預防脂肪肝,送你一份指南:少吃「3白」,多吃「2黃」


中老年人鈣易流失,抓住這4種食物,不用擔心缺鈣


每天堅持吃5顆龍眼,您的身體會有哪些變化?和您想的不太一樣


聖女果和大番茄,生吃還是熟吃?到底哪個營養價值更高?


還在藥後飲酒!看看這些藥物在酒精作用下的危害


夏令消暑祛濕喝好四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