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長的綠皮車時代到時速300公里的和諧號,再到我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復興號,中國鐵路在過去的60年里不斷提速,這條鋼鐵巨龍挾帶撼天動地之勢,飛馳在祖國的土地上。
其實除了速度,火車上的餐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火車提速大大縮短了坐火車的時間,但在火車上,吃真的是消磨時光的最好方式了。「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這個場景估計你一定不會陌生,那火車餐食的變化是如何呢?
你能想像的到嗎?從解放初期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才是中國鐵路餐飲史上的巔峰時代。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出門不一定需要帶多少錢,但是沒有糧票可謂寸步難行,憑票購買,限額供應,是那個時代的特色。不過,在火車上買飯不用糧票,只需要購買飯票就可以。所以那時候坐火車出差絕對是令所有人都羨慕的事情。
福州鐵路局飯票
當然,那個時代火車的乘客大部分都是政府官員、文化界名流。尤其是北京鐵路局開出的火車餐車水準真是不低,據說廚師大多出身於老牌飯莊,各地名菜,特供商品也會出現於火車的餐車上。
陝西鐵路局特供商品——丹鳳葡萄酒
你要問價格,據當年工作在餐車上的一份海米燒茄子3毛5,熘魚片5毛。那時候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十幾元,價格貴是貴,可味道絕對是沒的說。
火車上的白鋁飯盒
除此之外,有一點你絕對想不到,最初的盒飯可不是現在這種一次性可降解的。所有的餐食都是做好之後裝進白鋁飯中,吃完可是要回收的。
當綠皮車已成為往事,紅皮與藍皮的空調車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速度與舒適度大為提升,可是火車餐的質量卻因私人承包責任制大為下降。抱怨餐車與盒飯難吃的聲音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多起來的。15元的火車盒飯,味道清淡,大多為一葷兩素。
這時候,方便麵就成了火車飲食的主角。大抵一進入車廂,你就會迅速被那種獨特的氣氛所侵襲,泡上一盒面,再加上一兩根火腿腸,滋滋有味地吃個滿頭大汗,方便麵霸占了火車餐食的主角20多年,直到今天亦是如此。偶爾到了哪個小站,乘客們會紛紛下車,在站台採購食品。
除此之外,火車上的零食也多了起來,「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漫漫旅途中聊以解乏,也是不錯的選擇。
隨著和諧號時代的來臨,城市之間的距離愈發密切高鐵餐一直被大家吐槽價格昂貴。印象中高鐵上45元的盒飯最多,15元的盒飯基本無從尋覓。
隨著一段「12道工序,耗時10個小時高鐵盒飯製作過程」的視頻曝光,給其價格昂貴找到了一個看起來合理的藉口,不過,很多旅客還是不買帳,上車之前,準備一包吃的,大小零食,當然還有最不可缺少的方便麵。
自帶乾糧和火車餐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你能想到火車上都能點到外賣了嗎?從去年7月份開始,乘坐G、D字頭動車組列車的旅客,可以通過12306網站、手機APP等方式預訂所乘列車餐食,也可預訂沿途供餐站社會品牌餐食。
到達一個站點,外賣小哥提前在列車口等待送餐,有乘務員送到每位旅客手中。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城市融入高鐵的美食圈。一列列高鐵連結了繁華的都市,我們足不出高鐵便可品味沿途美食。
也許若干年後,我們的高鐵外賣時代也將成為過去,而曾經漫漫歸途中熟悉又美好的味道,將永遠鐫刻在我們的記憶中,不曾散去。
文丨百代札記
圖丨部分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