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上循目系,這在《靈樞·經脈 》中早有記載:「足厥陰肝經……連目系。」肝臟血氣能夠循此條經脈上注於目,補充目系氣血。肝臟濡養目系。肝臟主宰藏血功能。它可以調節血量、儲存血液和防止出血的作用。因此它可以濡養目系,從而使其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素問·五臟生成》認為「肝受血而能視」。如果肝臟出現疾病,肝臟儲存血量減少,肝血虧虛,濡養目系功能障礙則會出現兩目乾澀昏花、夜盲等表現。目的視覺功能正常發揮還依賴五臟六腑的精氣上充,因肝主疏瀉之能,當肝臟的功能調和,疏瀉暢達時,協調五臟六腑的功能,才能使目系氣血充足,功能更好發揮。因此當臨床出現目系疾病時,多從肝臟論治。
中藥資源豐富,治療目系疾病的藥物也很多。常用的治療明目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1.發散風熱
薄荷、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等。上幾味藥物主要治療風熱上攻導致目赤,眼眥瘙癢、見風流淚、紅腫、翳膜遮睛症狀。如桑菊飲,治療風熱上攻頭目導致的目赤留淚症狀。
2.清肝火
夏枯草、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槐花、梔子、龍膽草。這幾味藥物主要作用在清瀉肝熱,因肝目關係密切,當肝熱時連累及目,出現羞明多淚、目生翳障、視目昏暗、目紅等症狀。常用的龍膽瀉肝湯,旨在清瀉肝膽實熱,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口苦。
3.平肝潛陽
石決明、珍珠母、牡蠣、蒺藜等,這類藥物所治療的肝火與前不同,多用治療肝腎虧虛,肝陽上亢之虛火導致的目系病症。常用的六味地黃方,旨在制約陰虛導致的目眩頭暈等症狀。
4.清熱消腫
這類藥物常外用以軟堅散結消腫,常用有芒硝。常用的冰硼方,用芒硝、冰片、硼砂研末吹於患處。
5.補益肝腎
常用得藥物有磁石、枸杞子、女貞子、黑芝麻等。如枳實菊地黃湯,通過滋補肝腎達到清肝明目的功效。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文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