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中醫術語解釋大全(珍藏版)

作者:CUP       2019-03-24 00:53:29


1、五心煩熱:指兩手兩足心發熱,並自覺心胸煩熱。

2、流註:是毒邪流走不定,注無定處而發生於較深部組織的一類化膿性病症。多發於肌肉深處,結成或漫腫,單發或多發,日久成膿。多患於氣血虛弱者。

3.肺金:傳統中醫學中的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性,稱肺屬金。

4.中風:指腦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陰精虧損,或暴怒傷肝,使肝陽偏亢,肝風內動;「類中風」是指類似於中風的症狀。

5.痰火:指無形之火與有形之痰煎熬膠結貯積於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臟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虛喘:是肺腎之虛,尤以腎不納氣為主。

8.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暈倒。

9.榮、已:營氣、衛氣。

10.肝痿:又稱筋痿。

11.氣逆:指氣上逆而不順。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生理角度上講,還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腎並提。

13.真火:指腎陽。

14.血為營,氣為已:營指營氣,是血中之氣,衛指衛氣,起衛外作用,固表作用。

15.龍雷之火:指腎火,肝火。心腎之火。龍火,指腎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對而言,一般指肝腎的相火。

17.神:神氣,傳統中醫有心藏神的說法。

18.肝氣:指肝臟的精氣。

19.肝血:指肝臟所藏的血。肝血與肝陰不能截然分開。

20.腎火:腎是陰臟,內藏水火(即真陰,真陽),水火必須保持相對平衡。

21.心火:廣義泛指心的功能活動,狹義指心臟推動血液循環的功能。

22.腎氣:腎精化生之氣,指腎臟的功能活動,如生長,發育及性機能的活動。

23.腎水:指腎臟的陰液也稱腎陰。

24.先天:人身生命,發育生殖的本源,與後天相對而言。

25.後天;指脾胃。人體的出生後的生長,發育,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氣吸收水穀精微以滋養供給。

26.肝為腎之子:按五行學說,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所以肝為腎之子,而腎為肝之母。

27.骨蒸:「骨」表示深層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陰虛潮熱的熱氣自裡透發而出,故稱為骨蒸。

28.心腎不交: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就是互相升降,協調,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腎不交是指心陽與腎陰的生理關係失常的病態。心居上焦,腎居下焦。正常情況下,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如腎陰不足或心火擾動,兩者失去協調關係,稱為心腎不交。主要症狀:心煩,失眠,多夢,怔忡,心悸,遺精等。多見於神經官能症及慢性虛弱病人。

29.任脈:起於小腹內(胞中)沿著脊椎骨內部上行。同時又出於會陰部,上至前陰,沿著腹部正中線,通地臍部,上至胸部,頸部,是陰部經脈的總綱。

30.君:即君藥,指這個處方中的主藥。

31.真水:指的是腎陰,是與腎陽相對而言,腎陽指本臟的陰液(包括腎臟所藏的精),是腎陽功能活動的基礎。

32.肝木,脾土:中醫五行學說:把肝歸屬於「木」,因為肝主疏泄條達:把脾歸屬於「土」,因脾主消化飲食,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到全身,故同土的生化萬物的特化相聯繫。

33.腠理:指人體皮膚,肌肉和臟腑的紋理,是氣血流通灌注之處。腠理外連皮膚,為衛氣散布和汗液等滲洩的通路。

34.往來寒熱:惡寒和發熱交替出現,定時或不定時發體的情況。

35.君相二火:即君火和相火。君火,指心火。因心是所謂「君主之官」,故名。相火,與君火相對而言。二火相互配合,以溫養臟腑,推動功能活動。一般認為命門,肝膽,三焦均內有相火,而相火的根源主要發自命門。

36.衝脈:奇經八脈之一。起於小腹內(胞中),沿著脊椎骨內部上行。同時由陰部的兩側,夾臍兩旁向上,到胸部而止。

37.惡血:即敗血。

38.敗血:瘀血的一種,指溢於經脈外,積存於組織間隙的壞死血液。

39.帶脈:奇經八脈之一。起於季脅部,橫行環腰部一周。

40.脾氣:指脾的運化功能。

中醫入門:中醫術語解釋大全(珍藏版)

41.命門:有生命之門的含義,有生命的關鍵之意。它是人體生命的根本和維持生命的要素。有指兩腎為命門。

42.潮熱:發熱如潮水一樣有定時,每天到一定時候體溫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現)。

43.癰:病名,風瘡面淺而大者為癰,因氣血受毒邪所困而癱塞不通所形成的。

44.手汗:指手掌心潮濕多汗的症狀,多為脾胃濕熱引起。

45.前陰:又稱「下陰」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總稱。

46.後陰:即肛門部。

47.死血:指瘀血。

48.濕痰:痰證的一種。多由脾關健運,濕蘊釀痰所致。症見痰多稀白,或黃滑而易出。

49.木:即麻木。

50.神明:即「神」的概念。「神」是神誌,知覺,運動等生命活動現象的主宰,它有物質基礎,由先天之精生成,由後天飲食所化生的精氣來充養,才能維持和發揮它的功能。在人體它位居首要地位。前人把大腦、中樞神經的部分功能和心聯繫起來,故又有「心藏神」的說法。

51.魂:為五臟精氣化生的精神情感活動,為肝所藏。

52.魄:屬精神活動中有關本能的感覺和支配動作的功能,為五臟精氣所化生,為肺所藏。

53.肝藏魂:「魂」屬精神活動,肝氣疏泄條達而情志正常,叫做藏魂。「肝藏魂」體現了精神活動和內

在臟器的聯繫。

54.心驚:指心中恐懼。

55.真氣:即正氣,《靈樞刺節真邪》篇「真氣者,氣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

56.內熱生風:指陰虛熱熾,煎熬營陰,經脈失濡而動氣的證候。可出現動搖,眩暈,抽搐等症。

57.心中火虛:指心陽虛弱。

58.瞑;閉上眼睛。

59.肝氣燥:指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的症候。主要症狀有頭暈目眩,耳鳴,眼乾,面紅,煩躁,失眠等,多見於高血壓症。肝為剛臟,喜柔潤,忌剛烈。肝陰不足,每致肝燥而陽亢。

60.熱厥:厥證之一。指因邪熱過盛,津液受傷,影響陽氣的正常流通,不能透達四肢而見四肢厥冷的病症。多伴有口喝,煩燥,胸腹灼熱,便秘等症狀。

61.心包絡:簡稱「心包」,它為心臟的外膜附有絡脈,主要起保護心臟的作用。

62.氣化:氣的運行變化。膀胱氣化,即膀胱的排泄功能。

63.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膀胱的開合排尿功能,主要依賴於腎氣的作用。

64.亡陰:陰液大量耗傷所出現的一種病理狀態,可見皮膚乾燥,身體枯槁,眼窩深陷,精神煩躁,甚則昏迷,譫妄等症。

65.清肅之氣:指肺氣。肺氣宜清淨肅殺,如秋令之氣,否則將上逆為患。

66.脾不攝血:脾氣虛弱,失去統攝血液的功能。

67.脾土:脾的代稱。脾在五行屬土,故稱。

68.心火:心的代稱,心在五行屬火,故稱。

69.下元:指腎臟。

70.假熱:指上部出現假熱的現象。顴紅如妝或口鼻出血,或口燥齒浮等症狀。這是因為真陽浮越所致。

71.肺熱不能克肝:肺受熱邪而不能製約肝氣。按五行學說,肝木受克於肺金。

72.氣逆:臟腑之氣上逆。指氣上逆而不順的病理。

73.既濟,意指水火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以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動態平衡的規律。

74.腎火沸騰:指腎陽偏亢,火盛煎熬津液,迫津上騰。

75.亡陽:由於大汗不止,或吐瀉過劇,或其他原因耗傷陽氣,以致陽氣突然衰竭,出現大汗淋漓的症狀,汗出如珠而微粘,畏寒,手足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甚則口唇青紫,脈微欲絕或浮數而空等。類似於休克現象。

76.脾氣:主要指脾的動化功能,也包括脾的升清和統攝。固身血液的功能。

77.中滿:指胱腹脹滿。

78.水火相濟:心屬火,腎屬水,水火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以維持生理的動態平衡,稱為「水火相濟」。

79.相剋:即相互約制,排斥或克服。五行學說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

80.命門之火:即腎陽。是生命本元之火。寓於腎陰之中,是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還能溫養五臟六腑,對人身的生長,發育,衰老有密切關係。臟腑有命門之火的溫養,尤其是脾胃需要有命門火的溫煦,才能發揮正常的運化功能。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中醫武國忠:推薦人體自帶的治高血壓「好藥」,沒有任何副作用


養生作家張鶴瑤:27種水果的養生功效大揭秘,看看哪一款適合你


濕氣大、總抑鬱、身上癢都是雨水惹的禍!這樣敲一敲,全身都輕鬆


沒事多做2「揉」2「搓」,防病更健康


魯尼:未來是拉什福德的,但他的頭球仍有進步空間


不是胡蘿蔔、高麗菜...營養師揭密 護眼蔬菜第一名是它!


曝曼聯鐵主力遭巴黎高薪挖角 無法續約將自由離隊


積壓服裝如何快速處理,5大招讓你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