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下雨了嗎?
自進入春季以來,我國大部分南方地區都開啟了陰雨模式,苦苦等待太陽露臉,但剛晴沒幾天,雨水又來了,來了又不走,真是太煩人!
難怪有人說,往年的春雨貴如98號汽油,今年的春雨賤如地溝油。連綿陰雨的天氣,讓許多人的心情比陰雨天還要「喪」,還有不少人因此患上了抑鬱症。
連續大雨,還會讓人感到體內濕氣很重,很不舒服,表現為整天睏倦欲睡,不想吃東西,有時候感覺皮膚有被蚤子叮著一般難受、瘙癢,想要擺脫這種狀態下面,分享教你幾招:
早敲膽經生髮陽氣
春天陽氣生髮,而膽經是沿身體側面運行,從頭到腳貫穿全身的一條陽經,運行著少陽之氣(如體內初升的日頭)。
中醫說「凡十一臟取決於膽」,這也就是說,「十一臟皆賴膽氣以為和」,膽經中初生的陽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並欣欣向榮的力量,其他十一臟功能的發揮,都取決於膽的少陽之氣。所以,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期趕緊敲敲膽經,陽氣得到生髮,身體就有好狀態。
每天早上起床後,用雙手沿著膽經的循行線路,也就是我們大腿外側來回敲,如果有特別痛的地方,那裡就是瘀堵疼痛點,要重點敲擊、按揉,把它疏通開。
敲的時間不用太久,大概敲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敲到身體微微發熱,這樣做可以促進肝膽排毒,鼓舞人體正氣,正氣充足就能把邪氣、濕氣驅趕出去,所以敲膽經能夠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晚推肝經促進睡眠
早上敲膽經,那麼晚上做什麼呢?其實,人體的另一條經絡——肝經就跟膽經的關係十分密切,都說「肝膽相照」,從它們所處的位置就能看出來: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而肝經就在大腿內側。
我們都知道肝是幫我們解毒的,而「春宜養肝」,所以,每晚睡前,我們可以推一下大腿內側的肝經,有疏調肝氣、暢通肝經、幫助排毒的作用。
可以如上圖,直接敲打大腿內側端,敲打10分鐘。
也可以如上圖:每天睡覺之前把雙腿彎曲打開,先從左腿開始,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也可握拳後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每邊推50下。如果覺得疼得受不了,或者怕劃傷皮膚,也可以抹上潤霜後再推。
推肝經可以起到消除肝火、調暢肝臟氣機的作用。有些人肝火旺,剛開始推的時候會感覺疼痛難忍,這時可以用手像揉麵團那樣,輕輕地推揉,讓瘀堵散開,堅持幾天后疼痛會慢慢減輕,到時你會覺得自己脾氣好了很多,晚上睡覺也變得踏實。
艾灸食療祛除濕氣
疏肝利膽的時候別忘了排濕毒!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用再多的養生方法都如同隔靴搔癢。而艾灸的開鬱、補陽氣的作用,可以快速運化、蒸騰濕氣,艾灸祛濕的原理就如同太陽蒸發水汽一樣。我們可以選擇以下穴位進行艾灸:
中脘穴:脾胃互為表裡,同為後天生化之本,共同協作以化體內水濕。而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又為腑會之所,艾灸此穴能溫中散寒、健脾祛濕、和胃理氣。
承山穴:此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之樞紐,艾灸承山穴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幫助排出人體濕氣。
解溪穴:是全身祛痰濕的要穴,艾灸這個穴位還能改善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還有,豐隆穴、足三里和陰陵泉,都是祛濕作用比較大的穴位,你可以每天選擇3~4個穴位進行艾灸,掃除體內濕氣,讓自己恢復清爽。
說到祛濕,食療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薏米就是我們經常用到的食材。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作用,在吃法上,可以和赤小豆一起用來煮粥吃,也可以用碎壁機打磨成粉,像衝芝麻糊一樣衝著喝。
對了,在煮粥或者打粉之前,最好把薏米炒一炒,這樣不但可以去除薏米的寒性,祛濕的效果也更好。
另外,脾胃主濕,在春季陰雨天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