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
「拉」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對於健康,更是有著重要的作用!
《論衡》一書中所說:「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只要一個人活在世上,就要不停的從世界上攝取能量,然後經過身體,將他以另一種形式釋放出去,所以,排便,被視為人類最重要的生命活動之一。
但是,生活中,便秘的人越來越多了!如何才能改善便秘,促進腸道健康呢?
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個:早上起床後
每天早起後,是排便的一個最佳時間點!
因為,根據中醫來說,早上這個時候身體的腸經會被打開,在這個時候進行排便是最為乾淨的。
並且,經過一晚上的消化吸收,身體內一般會存有一些糞便以及一些毒素,所以在早上進行排便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所以,每天早上起床後,可以先喝一杯溫水,然後進行排便,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
第二個:晚上睡覺之前
在晚上入睡前,進行排便,是第二個最佳排便時間點!
原因有二:
一是,身體的自愈能力與新陳代謝密切相關,自愈能力強,則新陳代謝快,反之亦然,而自愈能力又取決於體內細胞的健康程度。
想要細胞健康,就要身體內的毒素越少越好,因為,毒素會攻擊身體內的細胞,影響身體的自愈能力,而體內的糞便的多少便往往意味著毒素的含量。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排便,有助於減少身體的毒素,從而保護身體健康!
二是,睡前排便也有助於減輕身體的壓力。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人體內的消化能力會減弱,如果在這個時候,體內積累有糞便,就會對於身體內的大腸造成一定的壓力,這對於身體來說是一種損耗。
所以,養成睡前排便的習慣,對於身體健康來說十分重要!
很多人,不是不想在最佳時間點排便,而是收到便秘的困擾,根本無法進行順利排便,那麼,便秘的你,下面這五件事,你越早知道越好!
生活中,導致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概括為「五少」:
節食吃得少,進食量銳減,大便量自然也會減少。另外,進食量少,攝入的營養素也不足,會使肌肉萎縮,讓排便更困難。
喝水少,大便的70%都是水分,若身體缺水,大便中的水分就會被大腸吸收,導致大便乾燥,排便不暢。
運動少,導致人們的胃腸蠕動減緩,加上不少人吃飯不規律,也可能導致便秘。
膳食纖維攝入少,長期缺乏纖維易導致食物殘渣、脂肪等堆積,致使腸道內膜脫落,發生器官性病變,形成習慣性便秘。
植物油脂吃太少,含有豐富油脂的食物能幫助腸道潤滑,這對人體內廢物的排泄非常重要。
很多人,一提到便秘,就會想到「吃香蕉」!
事實上,香蕉對於改善便秘的作用非常小,甚至有些人吃了反而更容易便秘。
因為,一方面,未熟透的香蕉中含有很高的「鞣酸」,它有很強的收斂作用,易造成大便秘結。
另一方面,即使是熟透的香蕉,它的膳食纖維含量並不高,而蘋果、梨等水果的含量明顯高於香蕉。
若是未成熟的青香蕉,即使催熟後沒有澀味,也含有鞣酸。
所以說,便秘吃香蕉,還不如吃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