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骨科名醫、台大醫院前骨科部主任韓毅雄曾形容,爬樓梯或爬山是「最笨的運動」。
台安醫院復建科主任鍾佩珍也表示,爬樓梯或爬山是有增強心肺功能、消耗熱量等諸多優點沒錯,
但缺點太嚴重,實在得不償失。
所以行醫30年來從不曾建議病人把爬樓梯或爬山當作運動。
這兩項運動,都會對膝關節造成嚴重損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損傷嗎?真相到底如何呢?
骨科醫生「有電梯絕不用樓梯」
因為傷膝蓋、損軟骨,難以挽回!
一、上下樓梯,磨損關節
杭州骨科專家、浙醫二院的戴雪松說他很少登山,因為傷膝蓋。為什麼爬樓、登山傷膝蓋呢?
從解剖學角度來分析,膝關節的周圍肌肉薄弱,上下骨骼形成的槓桿長,
承受了人體86%的重量,所以膝關節在運動中最易受傷。
有一個數據:走路時髖關節、膝蓋等承受重量約是體重的1.6倍,快走是3.6倍,跑步則是5倍。
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平路行走時兩邊膝蓋各承重60公斤,
但爬樓梯或爬山時膝蓋負重竟變成高達240公斤。
上山時膝關節負重等於自身體重,而下山時除了自身體重以外,
還要負擔下沖的力量,這樣的衝擊會加大對膝關節的磨損。
爬樓梯時,腰部以下的關節都要承受運動者自身的體重,其中以膝蓋受力最多,為平時的4倍左右。
二、爬樓增加軟骨負擔
軟骨受損,幾無再生能力
雖然痛在關節,病根卻出在軟骨上。軟骨是一種濃密的膠狀物質,它不僅強壯,而且比骨頭有彈性。
正常的膝關節有一層薄薄的軟骨,它們就像骨頭與骨頭間的「潤滑劑」,
如果沒有它的保護,走路時就會骨頭磨骨頭,
由於骨膜上的神經和血管豐富,因而會感到非常痛。
圖為關節軟骨。
令人遺憾的是,關節軟骨一旦受損,幾乎沒有再生能力,它沒有血管,主要靠周圍關節液提供養分。
而且,正常情況下,軟骨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老化,30歲後,關節軟骨的延伸能力、恢復原狀的能力開始減弱;
再加上關節液減少,關節軟骨變得乾燥,因此人到了一定年齡,關節軟骨就容易發生損傷、磨損,引發退行性關節炎。
在我們爬山、爬樓梯的過程中,軟骨承受的壓力增加,
每上一級樓梯膝關節軟骨面將承受超過體重4倍的壓力,跑步時就更大了。
另外,爬樓梯或爬山時膝蓋除了承重增加,還要前後移動、側向扭轉,
尤其膝關節前端的髕骨部位承受壓力最大,對半月板等關節軟組織也會造成磨損。
也難怪,骨科醫生會說「有電梯絕不用樓梯」的話了。
爬樓梯是中等強度的運動,雖然會傷膝蓋、損軟骨,但絕非一無是處,它對提高心肺功能就非常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