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護膚,身邊很多女生朋友,都希望自己可以變白一些。但對於東方人來說,我們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好皮膚標準,並不在於白皙,而是擁有好的「氣色」。
氣色的「氣」,是指光澤度,「色」是顏色。在東方人的觀念里,相比於好顏色,其實皮膚的光澤度更為重要。
這層光澤度靠護膚品是養不出來的,而是一種深層次的,從內到外透出來的乾淨、柔和的光。即使站在人群中,別人也能馬上注意到你。
這次想要和大家聊聊的,就是氣色這個話題。
氣色不好,膚色暗沉
意味著體內的氣血出了問題
《黃帝內經》講:「夫氣由髒發,色隨氣華。」講的是說,氣色,是五臟六腑氣血的外榮。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臉想像成一朵花,五臟六腑和四肢,就像是植物的根。
只有根部強壯了,能從泥土裡吸取到充足的營養,才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所以當我們的氣色不好,膚色暗沉的時候,其實是花兒的根部,也就是氣血出現了問題。
意識到這一點,很多朋友會想辦法給自己進補,最常見的就是阿膠、玉靈膏、紅棗等等。
但往往補到後面,要不然越吃越上火,要不然就是沒什麼用——臉色依然憔悴,暗沉,沒有光彩。
這個背後,其實有兩個錯誤的觀點:
一個是,我們過分關注補,而忽略了清。
當身體里都是各種垃圾淤堵的時候,氣血不能正常流通,自然也不能上行濡養到皮膚,整個人看起來都會很暗沉。
常見的淤堵有兩種:一種是濕氣,一種是淤血。
體內有淤血:
1.舌頭上有瘀斑和淤點
2.舌下靜脈比較粗
3.舌頭顏色暗淡
體內有濕氣:
1.舌苔厚膩
2.舌面上有水液,看起來很黏膩
3.舌苔有裂紋
這個時候清理身體,才是養氣血的最好方式。
另一個錯誤的觀點,是在氣血這個事情上,我們往往更注意補血,而忽略了氣。
「氣」是中醫里獨有的一個概念,簡單的來講,它其實是功能和能量的意思。
有時候,大家去醫院做血檢的時候,會發現身體本身並不缺血,卻又在日常生活中,會表現出來虛的症狀。
一般這種情況,說明是身體的氣出現了問題,要不然是氣滯,要不然是氣虛。
中醫講:運血者氣也。如果體內血足,但是沒有氣來推動,相當於就是死血。必須在氣的作用下,死血才能變成活血,充盈全身。
例如著名的補血養顏方劑「當歸補血湯」,補氣藥黃芪的劑量,5倍於補血藥當歸,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想要改善面色暗沉,有兩件事需要注意:
一是先清,身體沒有清理乾淨之前,不要著急為自己補氣血。
二是如果確認身體沒有淤堵了,再補的時候不僅要補血,也要注意氣的流動。
四物湯,補血的同時,也讓氣流動起來
說到四物湯,可能很多女生都不會感到陌生,它是非常經典的一味補血養血的方子。
我之前去台灣旅遊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店鋪的招牌上都會印上「四物湯」或「四物飲」。
對於台灣女生來講,四物湯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保養自己氣血的美人湯。
四物湯,顧名思義總共有4味藥材,分別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這裡面:
當歸是四物湯里的核心,《本草正》里是這麼說的: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聖藥也。
在中醫看來,一般來說氣味辛香的藥材,行氣的作用更強,可以活血;而沒有什麼氣味,但是吃起來甘甜,黏膩的食物,更偏向於滋補。
而當歸剛好兩個特點都具備,因此它是很難得的,既可以活血又可以補血的一種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