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睡覺夢到自己腳下踩空掉下去了,身體還抖一下。筆者也曾經有過類似經歷。有人問,這是什麼情況?
入睡抽動,大部分是生理現象
關於這種現象,醫學專家的解釋是:臨睡肌抽躍症,又稱為入睡抽動。那麼,什麼是臨睡肌抽躍症?為什麼會出現肌抽躍現象?可如何減少肌抽躍現象?
臨睡肌抽躍症,就是身體不由自主地抖動。這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就是剛入睡時身體猛然一抖,而且通常會伴隨著一種跌落或踏空的感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如打嗝、緊張、疲勞時出現的肌抽躍,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動,由於速度很快,常常呈現出類似觸電的動作。
為什麼會出現肌抽躍現象?
之所以會出現肌抽躍現象,有以下幾種可能:
(1)缺鈣:缺鈣可導致肌肉和神經的興奮性亢進,引起痙攣抽搐,所以建議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應及時補充鈣質,特別是嬰幼兒、青年少年、孕期婦女及老年人。
(2)過於勞累:工作壓力大、長時間加班、睡眠質量不好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精神不好,建議勞逸結合,合理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
(3)症狀性肌抽躍:若伴有頭痛、頭暈等情況,需要做腦部CT或核磁共振檢查,從而判斷這種肌抽躍是不是由於腦部有病變而表現出來的症狀,如腦的退化性疾病、腦細胞的代謝性或儲存性疾病、腦外傷後遺症等,也就是說,睡覺時頻頻出現身體突然抖動,也許是大腦在發出求救信號,告訴你身體已經亮起紅燈,你該應該去醫院看病了。
如何減少肌抽躍現象?
(1)多伸展肌肉:睡覺前可以伸展腓腸肌、足部肌肉,這樣做有助於預防抽筋。
(2)規律作息:生活規律上也要注意及時調節。白天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晚上即使沒睡好也要按時起床,這樣堅持數日,就會逐漸好轉。
(3)及時就醫:偶爾睡覺時突然抽動一下的現象是正常的,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如果睡覺時頻頻出現身體抖動須重視,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