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小夥伴們介紹一種很有用的藥草——雞骨草。
雞骨草小檔案
別名:黃頭草、黃仔強、大黃草。
來源:豆科植物廣州相思子的帶根全草。
產地: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甘、微苦、涼。歸肝、胃經。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疏肝止痛。
收載:《嶺南採藥錄》
雞骨草,從古至今都是治病良藥,接下來給大家講一個用雞骨草治病救人的故事。(小板凳趕快搬好吧~)
相傳,古代曾有一王姓員外的兒子,因胃脘部脹痛、不思茶飯,引起了黃疸症,面色萎黃,身如橘色,後「雞骨草煲豬橫脷」一湯救回了他的命,此湯也因而聞名省港澳。
兩廣民間用雞骨草防治肝炎的歷史由來已久,而今,它的功效也屢經驗證。
兩廣人常說:來一碗雞骨草煲豬橫脷湯,去濕清熱護肝好。「雞骨草煲豬橫脷」是廣東最受歡迎的靚湯之一,有清熱、利濕、護肝作用。在大大小小的粵菜餐館中,均可見這道藥膳名湯。
曾在肝炎流行期間,廣州某集體單位先後發現肝炎病例,廣州市荔灣區防疫站利用單味雞骨草煮水,供人們預防性服用,結果再無新病例出現。可見其對防治流行性肝炎有良好效果。
雞骨草性涼,適用於濕熱體質人群。
這類體質的人,可於兩脅不適,胃脘脹悶,食慾不佳,口苦口黏,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時使用。
尤須注意的是,雞骨草用於治療肝炎病人時,其病程宜新不宜久。
肝炎新得,體質較為盛實,多與濕熱有關,尤其是急性黃疸性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急性發作伴發黃疸者,最適合用雞骨草煲豬瘦肉調理。
雞黃草除可用以去黃疸、治肝炎以外,還有治風熱感冒、瘰癘、蛇咬傷等用途,用法各不相同。
1、治黃疸
雞骨草60克,紅棗七八枚,水煎服,取其利濕退黃之功。
2、治外感風熱
雞骨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
3、治瘰癘(又稱老鼠瘡)
雞骨草3000克,稀薟草2000克,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日服3次,連服2至4周。
4、治蛇咬傷
雞骨草(去骨)30克,煎水飲之。
1、種子有毒不能吃
雞骨草的種子含有毒蛋白,具有毒性,誤服後出現口腔灼燒感、腹痛、嘔吐等中毒症狀。使用前務必把果實去除乾淨。
2、虛寒體質者不宜多食
雞骨草性涼,平素胃寒、虛寒體質的人應避免過多食用雞骨草。
雞骨草品種有別,注意甄別 。
特別提醒:建議大家用藥前先諮詢醫生或者請醫生來開藥方,畢竟是藥三分毒嘛,這麼專業事情就交給專業人士來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