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作為「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的發起人,成龍此前曾到訪山西大同多個貧困縣,為「大同黃花」、「大同好糧」無償代言,給當地「脫貧攻堅」工作帶去了實質性的幫助。在他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電影人踴躍加入到「星光行動」當中,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助推需要幫扶地區發展。
9月7日,成龍再次率三位「新星光隊員」鄧超、張藍心、蔣璐霞來到河北懷安、張北兩地進行調研。團隊一方面實際體驗、了解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現狀,一方面也與當地幹部、扶貧專家深入探討、發掘困擾當地脫貧的問題——懷安貢米、張北藜麥等農特產品如何打響知名度?旅遊產業能否成為帶動張北致富的新經濟抓手?這都是本次「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調研團隊亟待攻堅的難點。
懷安
成龍率星光隊員體驗小米產出全流程
農特產品亟待提升影響力、打開銷路
「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的第一站懷安縣位於冀西北,這裡同時也是河北、山西、內蒙古三省區的交界處。2011年,懷安被列入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共有115個貧困村,而「星光行動」此行調研的第三堡村正是當中貧困程度最深的一個。
「十年九旱」的不利氣候條件,給懷安縣農業種植業發展帶來了諸多考驗,為此,當地也進行了針對性的產業部署。縣委書記武占強向「星光隊員」成龍、鄧超、張藍心和蔣璐霞介紹,以他們所在的第三堡村為例,當地在過去幾年修建了114個大棚來培植蔬果,剩餘土地則種滿了向日葵、玉米、高粱和穀子(小米)。
武書記專程帶領「星光隊員」們走進了一片穀子地。這片占地面積130畝的土地是第三堡村剛剛建立不久的「示範區」,種植著最具特色的「懷安貢米」。不用鄉親們過多介紹,「老星光隊員」成龍便熟練的剪起了谷穗,不一會就摘滿了一筐。他笑說自己通過扶貧摘黃花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我有強迫症,一剪就停不下來了!」
一旁的鄧超則忙著向農戶大姐詳細了解穀子產出的詳細過程:地里的這批莊稼是4月下旬開始種植的,國慶前恰好迎來一撥豐收。這一品種的小米,一畝能夠產出800到1000斤,從農民的田間地頭到老百姓的餐桌,前前後後要經歷6個步驟。 沉甸甸的稻穀到底如何變成金黃的小米?這引起了「星光隊員」的好奇。拎著沉甸甸的收成,成龍、鄧超、張藍心和蔣璐霞跟隨農戶大姐回到家中。首先映入他們眼帘的就是院裡鋪了一地的穀子。農戶們分別給「星光隊員」演示如何打穀子、篩穀子、碾穀子,成龍積極的帶領幾位後輩上手嘗試,碾穀子的環節還被他巧妙的融合到了功夫動作當中,讓鄧超忍不住感嘆:「這是功夫小米」。
前後忙碌了近一個小時,穀子終於變成香甜小米粥端上了桌。「星光隊員」們一邊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同當地幹部和農戶交流起目前第三堡村及整個懷安縣的發展情況。 村委孫書記告訴大家,全村目前貧困人口數為457人,約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打響「脫貧攻堅戰」之後,為了儘快摘帽,村裡建起了114個大棚,這項舉措的實際效益明顯,每個棚每年能幫助農民增收6000元。一位農戶大姐就表示,去年通過承包大棚得到收益後,自己今年立刻又拿下了13個棚,這意味著她今年的收入有可能超過10萬元,穩穩實現脫貧。
「星光隊員」們參與收穫的示範區,則是當地政府為帶動全縣種穀子而專門開闢的產業基地。過去,懷安沒有專業的糧食加工廠,穀子熟了也無處消化,只能等待小販壓價收購,農民種植積極性很低。如今,在國家的幫助下,當地興建了規模加工廠,引進的先進機器可處理8萬畝稻穀,年產量可達上千噸。
親歷了糧食產出的全過程,「星光隊員」都對懷安貢米的質量讚不絕口。這種綠色無污染的食物營養豐富,對於人體健康也大有裨益,成龍和鄧超都「現身說法」,認證吃小米好處多多。當然,除了貢米之外,懷安還有土豆、玉米、葵花籽、驢膠膏等多樣化的特色產品,也都在當天的直播中獲得了推介。
孫書記坦承表示,儘管懷安已經走上了規模化生產道路,但一切剛剛開始,以小米為主的農特產品急缺一個對外推廣的機會,打開外界市場中的知名度。聽聞此話,「星光隊員」立刻攬下重任:「今天就讓我們來為小米吆喝!」在成龍的帶領下,鄧超、張藍心、蔣璐霞都走心為懷安貢米「打Call」,並表態今後一定長期購買這裡的農特產品。
張北
鄧超張藍心蔣璐霞直播認購特產藜麥
專家把脈張北 現場支招「脫貧攻堅」
結束懷安縣的調研,「星光行動」此行的「隊長」的職責由成龍傳遞給了鄧超。幾小時車程轉場,鄧超和張藍心、蔣璐霞馬不停蹄趕到了張北縣。與懷安相比,張北在脫貧攻堅道路上聚焦發展的產業更加多元。
依託地理條件優勢,張北從2014年開始發展當地群眾種植藜麥。到今年,當地藜麥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近兩萬畝,占到全國藜麥總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星光隊員」一抵達扶貧基地,就看到了一片藜麥田。眼下恰好是也是開鐮收穫的時節,在張北縣郝富國書記的帶領下,鄧超、張藍心、蔣璐霞也都紛紛拿起鐮刀,與農戶們一起收割藜麥,享受豐收的喜悅。
為什麼決定發展藜麥產業?據郝書記介紹,過去張北人多種植莜麥,一畝地毛收入將近200元,幾乎不掙錢。如今改種藜麥,每畝產量超過400斤,零售價格達到4至6元,生產附加值大大提高。數據顯示,藜麥產業在幾年間已經帶動了當地4000戶貧困戶參與生產,農民平均增收超過千元。除此之外,張北還有土豆種植的悠久歷史,當天,農戶們也特別向「星光隊員」介紹了極具當地特色的井下儲藏室。
作為國務院辦公廳對口幫扶地區,張北縣還特別建設了一處「親歷扶貧」教育基地。在郝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隊員的帶領下,鄧超、張藍心和蔣璐霞細緻瀏覽了當地「脫貧攻堅」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流程,仔細學習了國家各項扶貧政策,還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為需要幫扶群眾計算如何通過參與特色產業,實現自身增收,摘掉貧困的帽子。
參觀學習讓「星光隊員」受益匪淺。調研尾聲,鄧超、張藍心、蔣璐霞與當地扶貧幹部及扶貧領域專家圍坐一起,就此次「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的所見所聞及張北縣未來的「精準扶貧」的方向展開討論。
國務院辦公廳駐張北扶貧工作組組長、掛職張北常委副縣長經常龍表示,張北縣的扶貧隊伍有著理解政策深,協調能力、執行能力強的優勢。通過掛職駐紮,輪換幫扶,工作隊已經帶動起當地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以藜麥產業為例,從種植到生產加工,張北都已經找到了對口企業開展相應合作。
為了更好的銷售藜麥,給農戶實實在在增收,經縣長率領的工作組還研發了一款社交平台小程序,名為「扶貧有藜」,大眾可以通過小程序自由認領藜麥,助力產業發展。借「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直播的機會,他向「星光隊員」熱情發出「組隊邀請」。鄧超、張藍心、蔣璐霞都積極「掃碼」加入,認購張北藜麥,並向各自的「粉絲」、「影迷」發出邀請,一同加入到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中來。
經過幾年的努力,張北已經有58000多人成功脫貧,平均年脫貧摘帽人數超過一萬。儘管成果喜人,但郝書記也清醒地看到,張北縣的脫貧攻堅依然存在諸多難點,例如鄉村空心化程度嚴重,豐富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等。 對此,扶貧領域專家湯敏、左小蕾都在座談中給出了建設性的專業意見。湯敏認為,張北走出的脫貧攻堅之路極具中國特色,但同時也是我國貧困地區的一個集中縮影。針對郝書記提到的農村「空心化」問題,他表示,既然「空心村」的核心癥結在於年輕人口的流失,我們就要通過吸引青年力量回村來根本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