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信息還很閉塞,對外面的世界還一無所知。除了不可少的讀書時間,記憶里的畫面就是整日流連於原野和小巷田間的嬉趣...長大很久之後,時代已經變了又變,那種自由自在的味道,即便時常會在內心把玩、懷念,卻依然被時間稀釋得快模糊了。
那個年代,人們對家鄉的形容,基本還會帶上「炊煙裊裊」這個頗有意境的詞彙;那時候,人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還十分匱乏,孩子的玩具更是少之又少...
變形金剛5 大黃蜂形象
孩子都是善於且樂於模仿的,可那時候似乎連可模仿的角色都少之又少,沒有變形金剛、沒有蜘蛛俠、沒有小豬佩奇...
在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的橫空出世,人們長期匱乏的娛樂精神內核,似乎一下灌滿了瓊漿玉液,這種感覺,酣暢淋漓。過往只存在於人們故事裡的妖魔鬼怪、神仙聖人世界,第一次以具象化的真實感,呈現在眼前。這種感覺,不可謂不震撼。甚至形成一次規模空前的精神震動和滿足,僅憑這一點,此版本《西遊記》就足於載入史冊。
1986年版西遊記主創團隊合影
從那時起,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了自己的一個西遊夢。尤其對於70、80和大部分90後的孩童時代而言。即便物質依然匱乏、信息依然閉塞,大多數時候,依然只能玩著就地取材的自製玩具。小小的心靈里,從此心中有了一個美麗魔幻的神話世界,有了自己降妖除魔的英雄夢,有了自己的模仿對象。你甚至可能已經忘了什麼時候看的《西遊記》,但這種感覺和畫面似乎與生俱來,根植於腦海。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西遊記》伴隨了這一代中國年輕人的成長、世界觀的形成,是最寶貴的精神領地。
其中,最受喜愛的角色非孫悟空莫屬,其扮演者六小齡童先生,也被千家萬戶知曉,「俺老孫來了!」「妖怪,吃俺一棒!」這兩句最具辨識度的台詞,試問:有幾個人童年的時候沒有模仿過呢?
《敢問路在何方》是86版《西遊記》開播30多年來首次從小熒幕搬上大銀幕。六小齡童擔任藝術總監,六小齡童、馬德華領銜主演。力求講出一部能勾起每個國人童年記憶產生最大共鳴的」西遊記」。消息一出,引來廣泛質疑。
章金萊(六小齡童) 其塑造的孫悟空角色 是迄今為止公認最經典形象 根植於千千萬萬觀眾心中
毀經典的擔憂
通過從網上查看大部分媒體及評價,大多數觀點認為:《西遊記》已經足夠經典、或者說,在大多數人看來,《西遊記》前前後後被翻拍了十幾遍,什麼樣的套路都玩過,從IP的角度來說,潛力基本已經枯竭,現在再來翻拍,就是浪費資源,甚至有圈錢的嫌疑;而且,此次又是由最經典的角色塑造者翻拍,害怕毀了童年美好記憶的經典,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於「炒冷飯」「賣情懷」的反感
資本逐利的時代,炒冷飯、賣情懷成為一種常態。經典IP的翻拍或者續集、甚至靠個人IP的效應來圈錢,類似的電影越來越不走心,爛片扎堆,成了毀經典的代名詞。其中劉鎮偉《越光寶盒》、《東成西就2011》廣受詬病,甚至一代喜劇之王周星馳,近幾年的作品也越來越有失水準,令人失望。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因此,對於越來越理性和有具有批判能力的觀眾來說,牴觸似乎也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周星馳《新喜劇之王》
普羅大眾對於中國電影缺乏創意和進取心的「愛之切、責之痛」
有過經常關注美劇經驗的朋友,或許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問:何時我們中國的電影人才能像美劇一樣走心?難道是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創意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坦白講,無論從歷史類的故事素材還是仰望星空的思維,中國人都不比美國人差。造成當前差距的,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1、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時間短;
2、電影市場的資本投機行為和心態,導致真正有才華的創作人員生存空間被擠壓,缺少打磨精品的藝術心態;
不過雖然頑疾依舊存在,但我們同時也在欣喜的看到,很多真正熱愛中國電影的電影人正在共同努力,使中國影視這條大船,慢慢轉向健康和正軌上。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吳京的《戰狼》系列、《流浪地球》和現在正在上映的《哪吒:魔童降世》,為未來中國電影發展做出了一個方向性指引的標杆。
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形象
研究和調查表明: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快速革新並延伸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導致人精神層面的娛樂性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並呈現「富營養」狀態,且不斷擠壓其它精神層面的功能,如情感需求、認同需求等,簡而言之,一個無奈的現實就是:人變得越來越麻木、缺乏包容度和難以滿足了。
為什麼我們年少的記憶里,《西遊記》存著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而今天,當童年的偶像重新演繹那個經典時,我們變得如此的苛責?甚至譏諷?
難道真的全是因為前文所說的:「炒冷飯」「毀經典」「沒創意」嗎?
顯然不是,至少不全是!
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是種很奇妙的東西:我們既渴望得到極大滿足,又知道物以稀為貴;我們總是提醒自己珍惜當下,又忍不住要懷念過去。
坦白講,西遊記之所以這麼經典,也有著它極其深刻的時代背景,當那個連看個小人書都是奢侈的年代,突然出現這樣一部空前的作品,猶如餓極之人,眼前出現一頓大餐,久旱逢甘露。
而現在的我們,拿起手機:娛樂、資訊、電影、音樂等等唾手可得。就像你在吃一頓滿漢全席的時候,還會在乎是否多加一隻烤雞嗎?不會的,至少不會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記。
我們的精神世界,已經同我們的胃一樣,很難有飢餓感了—沒有飢餓感,吃再多也不會有滿足感,自然而然,也不會有簡單原始的快樂和幸福。
這是一個很殘酷、卻也很無奈的事實。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必然導致人類的退化,首當其衝,必然是情感上的退化和突變。發展不可能停下,退化也不可逆轉。
那些「味道念里最醇、歲月靜中最好」的小美好和情懷,就留心中久一點,獨自品嘗吧。而作為一個給過我們童年的人,我相信六小齡童心中也有他自己的小美好和堅持。
對於這次他重拍西遊記,保持一份尊重和理解,讓他最後一次體面的握住那根金箍棒。
孫悟空手握金箍棒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轉載請註明作者:奮進的小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