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聽的這10種話,你說過幾種?孩子都想要父母跟他好好說話

作者:CUP       2019-09-09 23:03:41


"

我們跟孩子說話,真的是一門口語技術。說輕了,孩子聽不進去;說重了,孩子煩感;說得不當了,搞得親子關係很僵。

這些年跟孩子相處和交流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下,下面這10種話,是孩子不愛聽到的。平時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儘量避開這些雷區。或者換個其他孩子比較容易接納的句式來說。

比較的話

「你看諾諾多懂事,哪像你……」家長教育孩子時,喜歡找個榜樣作參照物。【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每個幼兒,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往往是越比較,越將孩子的自信心比沒了。

恐嚇的話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啊……」這是家長生氣時,使出的制服孩子的殺手鐧。尤其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的判斷力尚不成熟,你明知自己是在嚇唬他,但孩子當真了。他們受到了驚嚇。這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指責的話

成長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當孩子犯了錯,難免遭到指責。而過多的指責並收不到什麼實質的效果。不妨換個角度,讓教育拐個彎,不直接指責孩子的過錯,而是告訴他正確的做法。相信,孩子漸漸也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

命令的話

家長時常動用權威命令孩子做事,比如命令他吃不喜歡的食物……其實誰都不喜歡被強迫做事。家長應該多用商量的口吻,也給孩子一點點權限。一味聽令行事的孩子,會限制了他的自主能力。

挖苦的話

「誰讓你……活該!」這樣的話,在孩子聽來,是傷心的。孩子也有感情,也會傷心。有時,家長應該真正站到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

欺哄的話

隨口許諾孩子「下次……」、「明天……」,但過後就不認帳或賴帳了。信任是相互的。當孩子經常性受你欺哄,要麼他不再信任你;要麼他自己也成了那樣的人。

說教的話

特別是媽媽的嘮叨,有時很令孩子煩感。孩子確實需要教導,但要適可而止。凡事,過而不及。

訴苦的話

「為了你,我……」這對孩子是一種心理壓力,孩子也怕辜負家長的期望,背負著您的辛苦付出,會讓他變得敏感而不自信。

預言的話

「別摔倒了……」這種消極的預言,會像一個魔咒一樣靈驗。本來孩子可能在毫無恐懼的情況下,能做到的事,經你這一暗示,他多了份謹慎和膽怯,便真的摔倒了。

粗魯的話

個別家長可能會對孩子說「傻瓜、你是不是想挨揍」之類的話,這會大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有時,粗暴,遠沒有溫柔的話,更有說服力。

跟孩子好好說話,說孩子喜歡聽的、能聽進去的話,也是我們需要注意和學習的。

每家的孩子都不一樣的脾氣,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脾氣和性格,去跟他交流。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趙建明:當孩子對繪本內容提出疑問時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會「厭學」?


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十大「內心戲」,問題出在這


家長經常「哭窮」,孩子心理壓力大,容易形成「報復性消費」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叛逆?原因在於父母這幾點的錯誤教育


一位心理治療師媽媽發誓:我永遠不會打我的孩子


7歲男孩開奧迪上路:只需一個字,應對孩子的犟脾氣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