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不花錢的全腦開發方法,試試吧

作者:CUP       2019-09-09 23:03:13


"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腦約有95%都沒有被開發和利用。就像我們偉大的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的大腦也就才被開發到13%左右,所以按照這樣的理解開發大腦潛能,讓孩子們變得更加聰明,其實也並非什麼天方夜譚的想法,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全腦開發的小方法。

那麼首先第一個就是讓孩子多吃一些花生、大豆、毛豆,這樣的富含卵磷脂的食物,那麼卵磷脂當中有一種潤滑劑,可以提高我們孩子的記憶能力,

那麼第二個就是用你的手指來分辨硬幣吧。

你可以隨時在你的口袋裡面放一些不同面值的硬幣,沒事呢,就陪著孩子拿你的手指指尖去嘗試著分辨硬幣金額,這樣既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皮層又能從中挖掘出一些大腦隱藏的能力。

第三個就是關掉聲音看電視吶

我們天天看電視,我們從來沒有嘗試著把聲音完全關掉只看畫面,那麼今天你可以嘗試著跟孩子一起來比賽玩一個遊戲,把電視的聲音去關掉,僅僅靠畫面去分析電視裡面正在播放的內容,這樣既能刺激我們的大腦皮層又能夠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

那麼我們上一期的時候分享過我們的人類的大腦是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那麼我們的左半球是一個抽象腦,右半球是一個圖像腦,所以我們電視的畫面是有豐富的顏色和動態的內容都是我們的右腦去感應的,我們關掉聲音就是我們左腦去感應的聲音,聲音裡面有抽象的文字,所以是左腦來去掌控的。如果我們關掉了聲音是相當於是把我們左腦的理性關掉了僅僅去靠一些畫面來去分析電視這樣的遊戲會很好玩,你可以嘗試跟你的孩子一起做

那麼第四個就是大聲的朗讀

朗讀的過程當中,可以把我們的視覺刺激反饋給聽覺,並且加以確認,所以它能夠帶給大腦的刺激,要遠比默讀多得多。我這裡說的默讀就是,就是只在心裡讀不發出來聲音,所以他的記憶也會更加的深刻。在閱讀文字的時候,我有一個這樣的建議,如果你需要獲取信息的時候,你可以選擇默讀,但是你需要在分析或者記憶信息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大聲的朗讀,這樣也可以增加你的記憶能力。

那麼第五個就是喝酸奶

我們都知道酸奶裡面都有益生菌。益生菌,不但對我們孩子的腸胃好,而且還有助於控制我們的焦慮情緒,使得我們的大腦在情感和記憶的處理上都能表現出更強的能力,所以無法讓你的孩子每天喝一到兩小杯的酸奶。

第六個就是說出來寫下來。

如果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轉化為語言,從大腦當中傳遞出來,最後再一次轉化文字或者聲音重新進入大腦進行分析。其實這就是左右腦在協調的過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全腦開發的過程,所以不妨說出來寫下來。

第七個就是多咀嚼

吃東西的時候咀嚼的次數越多,那麼大腦的腦部的血流量增加的也就越多,所以我們每次在跟孩子說,寶寶你要多嚼一嚼再咽下去,其實我們的目的不單單可以讓孩子嗯,利於消化,同時也可以讓孩子腦部的血流量增加。

第八就是給孩子製造快樂。

孩子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奇虎喜悅和愉快,一定是因為腦內分泌了一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呢,既能夠增進神經細胞的發育,又能夠擴展神經網絡,當孩子想起來這些令人開心的話面的時候,讓他的大腦一定會分分泌出來,這種多巴胺他也可以促進孩子能夠更高效地完成他的學習。

那麼第九個就是和孩子一起定期的運動吧。

比如說跳舞,比如說跆拳道,這些運動都可以提高大腦的協調能力,哪怕是你們宅在家裡也可以和孩子拿著體感遙控器在電視螢幕上手舞足蹈的鍛鍊大腦。所以全腦開發的方式不一定要花費太多的金錢不一定非要去帶著孩子每天早趕晚趕的去上培訓班,這些事情也可以喲

第十個就是和孩子一起嘗試用左手刷牙。

因為大多數人都習慣用右手,右手運動是靠左腦支配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左腦掌控的右半身的感覺和神經,而右腦掌控的左半身的感覺和神經,他們是這樣一個交叉作業的狀態。

所以說,很多人平時都習慣用左腦那也就是說右手比較靈活,所以就導致我們的左手不靈活,那麼相當於是我們右腦不靈活,對於右腦的刺激量就不夠,而右腦又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圖像的他有非常強的記憶功能,所以說我們不能忽略和忽視對右腦的刺激和開發,所以可以和孩子嘗試玩一個遊戲,這一個周你們都嘗試用左手來刷牙試一試吧。

那麼第十一個就是帶孩子去旅行吧。

讓孩子去體驗未知的世界,大腦的空間會變的更加廣闊,去過去沒有去過的地方吧,見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吧,可以使孩子的大腦保持一種新鮮的狀態,那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會變得更加的豐富,你要相信孩子的認知有多豐富,那他的創造力,就會有多強。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你找到「它」了嗎?——推薦給孩子的五類課外書


一年級語文如何學好識字?只會讀和寫不行,家長輔導有哪些誤區


有一種江湖,叫做學校「家長群」


孩子瘦未必是吃得少,很可能是脾虛,家長改掉這兩大毛病才能好轉


開學啦!寶寶害羞,內向,怕生,這樣的寶寶該如何培養呢?


「你只是打掉一個孩子,但我媽被氣得頭疼」,媽寶男的話引起公憤


「高需求」寶寶都有這些特徵,小時候帶著很費勁,長大後會很省心


如果兒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人告訴我這些,當時就不會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