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暗戰洶湧,撕x無限
然而,有一個地方,更是刀光劍影,唇槍舌戰了無痕……
這個群的名字叫做「新生家長群」
晉身家長之後,你以為把屎把尿半夜喂奶就是最強大的挑戰了嗎?太傻太天真!當孩子上學之後,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作為新手家長,一開始是有愛的
孩子上學,熱心家長建立了班級微信群,把家長們都加了進來,當然還有老師。
有了一種終於找到了組織的趕腳有木有。
能看到老師留作業的內容還有學校的通知、布置,能第一時間知道寶寶的情況等。這簡直是直播神器好嗎……
自從進了家長群,腰也不酸、腿也不疼了,一口氣爬18樓都不費勁兒…
天了嚕,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啦……
家長群科普組織嚴密 等級嚴格
一級群
老師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互動,通知個集體活動啊,發發課堂照片,權威官方群。
二級群
官方家長群,沒有老師,目的是組織課下活動,給娃約點派對啥的。
三級群
只有小部分家長的群,有的是為了某個活動臨時搭建的,有的是玩兒的好的幾個孩子家長之間小規模約會的,家長們的各種小圈子。
四級群
有個別家長和老師組的群,為了更加及時地了解自家娃動態的,和老師的互動小圈子……
問題來了……如此多的群,每天信息量簡直爆炸!正上班,手機在那咣咣咣滴,不到半小時拿起來一看信息就99 了。
點贊的,送花的,說老師辛苦的,曬自家娃兒的,忙得不得了。一會兒沒看群,嘩啦啦就翻過去十幾頁。
本來以為孩子上了一年級就輕鬆了,沒想到比以前更累,有沒有嚴重感覺自己情商不夠!
新生家長群宮心計
1點贊黨
老師一發言,無論說什麼,秒回:「老師您辛苦了,保重身體」,必須官方指定表情
表示友好 ,同時集體刷屏點贊……
老師一說「有事需要幫忙」,紛紛一擁而上出謀劃策,那些沒有人脈嘴又比較笨的家長只得在旁捶胸頓足干著急;更有甚者,直接在家長群里直呼老師「老大」或者「大人」。
報料人:奇奇媽媽,醫生「何老師,我家奇奇一回家就打開課本背書,說你要求背的詩要先背下來。」「對的,軒軒也是,寫小字寫得一手墨。」以下略去若干娃娃的先進事跡和媽媽爸爸們的相互點贊,笑臉
幾頁。
「我們這個班就是,班風好。」終於老師下課了,發了個笑臉
。「孩子們都很乖,家長督促也辛苦啦。」
這下子,家長們立刻跟國慶大閱兵似的,齊聲回答:「我們不辛苦,老師辛苦啦!」
2曬娃黨
眾所周知,家長群還有另外一個強大的附屬功能,你懂得。曬!曬!曬!
我們家的狗帶了都是蘋果表!
「心機媽」各種曬娃,給老師加深印象。有曬娃在日本迪士尼的,也有在泰國海灘的,有曬娃坐飛機的,更有發坐高鐵特等座的……
終於在一個媽媽曬了一張孩子從一輛瑪薩拉蒂豪車裡下車的照片後,曬娃秀消停了……
沒有辦法愉快玩耍了…
3心機黨
別人家的小孩, 果然是神一般的存在。看到這些,再告誡自己不要去比較別人家的,但是最後還是穩不起了……
報料人:浩浩爸爸,計程車司機 浩浩之前是上的可以盡情玩耍的老家幼兒園,上了一年級後,全家如臨大敵,生怕跟不上城裡娃娃的進度,放學一接回家就開始督促孩子「快做作業,快點!」可是,看了家長QQ群才發現,光做作業根本不行!晚上六點多鐘,就開始有家長曬娃兒剛做完的作業。「人家的娃」確實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怎麼字就寫得那麼工整呢?怎麼課文一會兒就背完了呢?看著自家的孩子還在吭哧吭哧地做,我急得心都碎了。終於大家做作業做得差不多了,開始秀才藝。「我家妹妹每天晚上練琴,要考5級了。」「我家弟弟也喜歡彈琴,現在家庭老師來了,我下了。」
But !還有些家長,自己孩子學習成績不錯,但總會不時在群里放煙霧彈說,對孩子一定要快樂教育,讓他們自由生長,不能壓力太大,學這學那,壓抑孩子們的天性,自己是絕對不會給孩子報輔導班的!結果,哎,就是那麼巧,他家小朋友一起學鋼琴小夥伴的家長也在群里,然後……你們懂的……
1小圈子黨
第一個周末就約到一起耍, 感覺他們就像老熟人一樣。
報料人:肖德貴,編輯一開學,幼兒園老師就建了個QQ群,要求家長加入,方便接收通知和了解娃娃的情況。這個群的熱鬧程度超過了我見識過的任何一個群,先是討論娃娃上幼兒園哭沒有,然後交流娃娃生病之後到哪裡看,接著互相詢問地理位置,約著傍晚帶孩子一起玩。我感覺除我之外,他們都是多年的老熟人、老朋友。娃兒上幼兒園的第一個周末,家長們就自發約到一起去動物園玩,我以有事為由推掉了。去動物園孩子肯定喜歡啊,可是為了讓孩子開心,我就要對那麼多不熟悉的人不停地微笑,打招呼,展現我的修養和育兒技巧。呵呵,想想都累。這一刻,我只好承認自己有性格缺陷。
家長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各式各樣的群?
一位20年教齡的小學班主任說,很簡單,不要太把這些微信群當回事,尤其是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家長。
「一年級的家長新手上路,對孩子的教育,還沒建立有自己的考量標準,很容易受到影響。比如聽說別的孩子認字超一千了,可能立即緊張起來,覺得自家娃落後了。六年級的學生家長,最好也不要天天趴在群里。因為要經歷小升初,家長們很容易傳遞焦慮情緒,彼此受到影響。
還有班主任說,「老師不可能24小時都撲在群里,有重要的信息,肯定會點對點通知到大家,家長沒必要對群里的每一條信息都這麼重視。」
家長群潛規則經驗之談 家長必看怎麼曬娃、曬些啥要有個度
一年級的家長群是整個小學階段最活躍的,什麼事都拿來分享,什麼困難都拿來諮詢,
作為一個混了三年家長群的「老同志」,我不得不告訴你們:群居生活也有潛規則,曬娃、聯誼、與老師互動要恰到好處,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家長們的「公敵」。
曬娃不能扯上別人家的
老師在家長群里發布了一組孩子在學校的照片,我找到自己的娃,然後把孩子的照片發在了朋友圈。
結果沒過多久,老師的電話就來了。「老師在電話里很嚴肅地說,她不反對我在朋友圈裡曬娃,但也要懂點規矩,不能把別人的娃也一起曬出來,因為有的家長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搞得眾所周知。如果確實要曬集體照的話,就要把其他孩子打上『馬賽克』。」
家長私交圈不能影響孩子交往
所以,對於一年級的新生來說,雖然大家才剛剛認識,但隨著一些節假日的到來,不少家長會開始在群里呼朋喚友組織聯誼。
作為過來人,我建議大家對這樣的活動還是持謹慎態度,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些觀念已經固化,很難因為一兩次接觸而有所改變,千萬不要因為家長間的不同意見而影響了孩子之間的交往。
群里不公然質疑老師
有些老師做事雷厲風行,喜歡在群里發號施令,部分家長對此不太適應。有些看似對教育很有心得體會的家長就在群里發飆,表示老師一些模式化的培育方式會抹殺孩子的個性、教育應該因人而異等等。
每到這時,群里就沒人敢接力了。
老師顯然對這些公開的評價不是很高興,後來通過校訊通的方式,給每位家長的手機發了一條簡訊,大意是學校里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如果家長有不同意見,可以私下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