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是家長的身份,養育的也都是同齡的孩子,但結果差距太大了。因為每一個寶寶的個性特點都是不一樣的,當同齡的寶寶家長湊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對比之下才會感受的更深刻。有的寶寶是特別好帶,幾乎是自己吃自己睡也不粘人,大人太省心了;而有的寶寶特別難帶,要抱著睡搖著睡。
小時候是這樣大點後更愛折騰,就是一個「高需求」的孩子,家長想是應付糊弄不了他的。很多過來人都說,小時候難帶的孩子長大後都很省心,看來家長的付出沒有白費啊,早受累晚受益了也算是能心理平衡了。
仔細分析一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高需求的寶寶喜歡和大人有身體上的接觸。
幼年時期表現在喜歡讓大人抱著,睡覺的時候更厲害甚至一放下來就會哭。高需求的寶寶性格是比較敏感的觀察力也強,家裡有什麼變化能感受出來,他的情感也很豐富不做作。但是也沒有忍耐力,有什麼不對會直接表達出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非常直率。寶寶心裡非常清楚,誰對他好,和他親近,也會去回應。
這是一個很拎得清的孩子,不好糊弄。對於高需求的寶寶,家長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耐心對待,不要嫌他煩,這時候你努力付出了,寶寶在未來給你的回報也是巨大的。
對於高需求的寶寶儘量給他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是沒有什麼能代替的了的一種天然的親密接觸。在媽媽的懷抱之中,感受到媽媽的體溫和愛意,這是對孩子想和大人肢體接觸最好的解決途徑,對於孩子黏人、親密這些要求,母乳喂養都能完成任務,這是給孩子最好的撫慰劑。
高需要的寶寶對事情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吃飯的碗得是好看的花紋,別的寶寶可能就會絲毫不在意。只要是在家庭的能力範圍之內,還是要儘量的去滿足他的要求。當然也不能溺愛,對於一些錯誤的,不合理的要求還是要斷然拒絕。孩子有需求,是希望得到家長的回應,如果大人無視孩子就會很挫敗,性格敏感的孩子就會悶悶不樂。
高需求的寶寶身體都比較健壯,有精力有活力愛運動。
那就可以結合他這個特性因材施教,在家裡可以讓他幫著大人多做點家務,擦擦桌子掃掃地也可以;常帶孩子去外面看看,長長見識開拓眼界,父母和孩子也應該多去共同經歷一些事情。對於高需求的寶寶,外面的世界能激發他探索世界的熱情,能滿足他的好奇心,在外面,他的精力也有地方發泄的掉,家長也能輕鬆點。
孩子的性格是多樣的,無所謂好壞,每一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各有各的特點和光輝。家長只有真正的了解他們,才能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他。不然,和別的家長一比較,花費同樣的時間,為什麼成果那麼不一樣呢?不知道您的家裡有一個什麼樣的寶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