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有寶媽和我說,自家娃經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負。身為家長,看著心疼,又很茫然。
尤其是最近開學了,這種擔憂越來越強烈:
打回去吧,好像不道德,人家也是小孩子啊。
讓娃忍著吧,又太憋屈了,憑什麼我家娃就得受這種委屈?
找老師吧,又怕以後娃落了個打小報告的名聲,以後交不到朋友。
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幾位寶媽寶爸,他們分享了自家娃的經歷,也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我發現在這件事情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
出於憤怒,我們往往治標不治本,以為只要阻止娃被欺負就足夠了。
但實際上,這樣並沒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阻止一次可以,接下來呢?一旦沒有人為娃撐腰了,那又怎麼辦?
我們再心疼、再想出手干預,也無法徹底解決他們被欺負的困境。
所以要做的,其實是培養娃獨自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困難的能力。
我們首先來看看,娃之間的欺負,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很多時候,年紀較小的娃之間的「欺負」,和成年人想像的「霸凌」,不是一回事。
寶媽們不要輕易把娃之間的正常衝突,定義為霸凌行為。
在幼兒階段*3-5歲,有意的欺負,其實並不是常態。更多情況下,是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太恰當。
我以前在文章里說過,這個年齡階段的娃,處在自我意識萌發的狀態里,極其自我中心,不會也沒有辦法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情。
所以每當有什麼事情不如意,他們就有可能打人。
比如自己喜歡其他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就會通過拉扯、推搡、打人這種行為,來得到這個玩具。而做出這些行為的娃,自己並不理解打人,其實是不對的。
這也是很多娃長大後,就不再打人的原因之一。長大之後,娃已經足夠明白,不能欺負他人。
這是娃幼年自我中心時期的一種情緒宣洩,與真正有意圖地去欺凌他人,是有區別的。
對於這樣的娃,成年人需要告訴他們,你這樣是不對的,並且讓娃停止這樣的行為。
值得高興的是,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意識:
當看到娃被欺負而哭泣,看到身上的小傷口,我們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心疼又難過。
很多寶媽一衝動,就想幫娃解決這件事。這是我們愛自家娃的表現,但這不是在保護娃,不是在培養他的獨立意識。
當娃習慣了我們的保護之後,他們會認為:我不行,我只能靠爸爸媽媽。
而我們也會著急:為什麼娃還是被欺負?
有的時候,見到娃痛苦,我們太著急把他們救出來,而忽略了讓他們鍛鍊自己從深淵裡爬出來的能力。
所以我的建議是,寶媽們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捫心自問:
那麼,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壓抑自己的憤怒,做一個冷靜的旁觀者。
不輕易出手干涉,不隨便替娃出頭,在身後堅定地陪伴他們,鼓勵娃通過自己的思考改變處境。
要知道,父母的支持,永遠是孩子幸福感最大的來源。多少原生家庭的傷害,都源自親子關係的割裂。
當媽的人,總有一種娃少了自己的幫助,就過不下去的思想。
這個我很能理解,我對朵朵也是這樣。她摔倒了,我會抱起她;她不喜歡這個玩具,我給她換一個;她覺得跳舞太辛苦,我親自示範給她看,幫她擺正每一個動作...
但其實,這是有些關愛過頭了。
我們這樣做,會讓娃喪失摸爬滾打中,才能鍛鍊出來的堅定意志,和面對逆境的應變能力。
其實冷靜地觀察一下,娃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軟弱。面對困難,如果能夠依靠的大人不在身邊,他們會找方法改善自己的處境:
奔跑起來躲避的辦法,在我們看來,也許覺得沒面子、覺得娃不如其他小朋友厲害。
但這是娃獨立思考後找到的辦法,是娃現階段的生存之道。我們應該鼓勵他們繼續思考。
心疼,但表示尊重;理解,並表示支持;這就是我們陪娃的道路。娃的安全感,會在這些堅定的陪伴中日漸濃厚。
還有的時候,情況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
那麼,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應該怎麼做?
對於已經被欺負了的娃,我們需要培養他們自行解決問題的思維。
我們可以這樣引導他們: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開始被欺負慣了的娃,也許會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甚至避而不談。
這些都是正常的,帶孩子,最大的修行就是耐心。久而久之,習慣了這樣的一問一答之後,娃可能會說出各種各樣的想法:
這些辦法不一定都有用,但這是娃自己解決逆境的第一步,寶媽寶爸不要多加干涉。
除了直面困境,主動思考解決方法,還有很重要的幾點:
1
保持自信的外表
有自信氣質的娃,不那麼容易被欺負。什麼是自信的氣質?健康的身體、整潔的儀表、堅定的內心。
讓我們想想,當娃從鏡子裡看到,健康又有活力的自己,整潔的衣著,是不是會更加喜歡自己呢?
自信,正是源於自愛。
2
語氣堅定地說「不!」
大聲、堅定地喊出自己的意見,也是非常重要的:
寶媽寶爸可以在家裡,和娃一起 大·聲 練習。都是幼小的娃,堅定的態度和巨大的音量,會讓強勢的娃心虛起來。
不屈服,其實一直都很重要。
3
告訴老師,尋求幫助
情況嚴重的時候,我們當然不能只讓娃自己解決,尋求老師的幫助是不會錯的。
但不建議經常找老師哦,這樣會加深娃的依賴感。
娃被打了,要鼓勵他們打回去嗎?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寶媽們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判斷:娃之間到底是小打小鬧,還是上升到了傷害人的地步?
我們可以先交給娃自己處理:
打不過,娃會採取其他方法;打得過,說不定娃會自己嘗試反擊。
如果娃認為自己被欺負了,想要反抗,那麼這時候的「打回去」,就並不是「爸爸媽媽叫我還手,我才還手的」,而是「我被你欺負了,我要保護自己,所以我要打回去。」
有這樣想法的娃,我們不妨肯定他的想法,適度的還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絕對不能讓自家娃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沒有這種想法的娃,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們這麼做了。因為每個娃的性格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挺身對抗的勇氣。
如果一味地要求娃還手,娃自身又因為害怕沒能做到。那麼時間一長,他們可能會覺得羞愧,認為自己是失敗者,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肯定是有害處的。
— 寫在後面 —
在寫文之前,我想了很久,娃被打了,要不要還手?這件事有很多爭議,讓娃默默忍受肯定不對,打回去好像更加糟糕。
我自己小時候,是屬於被欺負一方的。朵外婆會恨鐵不成鋼地說你怎麼不會還手呢。我當時很委屈,被欺負時,腦海中會反覆迴蕩著:「要還手!」可是身體卻動不了,不能隨心所欲。是的,我被嚇壞了。
後來,我終於打回去了一次,但心裡並不高興。沒有捍衛了自己權利的感覺,而是「我終於完成了媽媽交待的任務。」
之後,我一直害怕其他小朋友,人也越來越沉默。
所以其實,還手與否,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我們的娃,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強大的內心。
擁有了這兩樣東西,相信誰也不敢輕易來招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