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用過iPad,讓孩子安靜下來嗎?
想像下面的場景:
你和閨蜜好不容易約個飯,正想好好聊一聊,可是兩個孩子在旁邊吵吵鬧鬧、打來打去……
於是你和閨蜜掏出倆iPad,給兩個孩子一人一個。
奇蹟出現了!孩子們突然就安靜了下來。你和你的閨蜜終於能好好聊聊天了!
這一瞬間,世界都美好了起來。
當然,吃完這頓飯、收回iPad、帶孩子回家的時候,多數媽媽還是會有些內疚的:
「在吃飯的時候給孩子玩iPad,就為了讓他們安靜一點兒?天啊!我還是個好媽媽嗎?」
這事兒不論拿到哪個「媽媽群」、「育兒論壇」里去講,好像都是「政治不正確」的。
可是,如果事情變成這樣:
你和閨蜜好不容易約個飯,正想好好聊一聊,可是兩個孩子在旁邊吵吵鬧鬧、打來打去……
於是你和閨蜜掏出兩本繪本,給兩個孩子一人一本
奇蹟出現了!孩子們突然就安靜了下來。你和你的閨蜜終於能好好聊聊天了!
這一瞬間,世界都美好了起來。
你和閨蜜聊天,讓孩子在旁邊看繪本,會比讓孩子玩iPad更好一點兒嗎?這和玩iPad有什麼區別嗎?
感覺上好像看繪本要比玩iPad「有品」得多?
但我們考慮一下,你和你的閨蜜一起約飯,是個社交的場景。而在這個社交的場景中,你的孩子不論是在一旁看繪本,還是在一旁玩iPad,都沒有和周圍的人發生任何社交互動。
在一個社交的場景里,孩子卻獨自一旁待著去了。那麼這時候孩子是玩iPad還是看書,又有多大區別呢?
再說了,iPad上,不也可以閱讀電子書的嗎?
從這個角度來說,只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不論給他塞個iPad,還是塞一本繪本、一個玩具,都不是一件好事。最好的引導方向是,讓孩子參與到相互間的交談中來。
因為相互間的交談,是兒童學習和自己對話的途徑,也是他們學習如何獨處的途徑。了解寂寞和獨處是早期發育的根基。
如果孩子了解過、練習過如何獨處,那麼未來與另一個人建立關係之後,也不會為獨處而感到恐慌。但如果孩子從不懂得如何獨處,他們將只能體會到寂寞。
而這種和別人建立聯繫,又能適當獨處的能力,很需要在現實的社交場景中經歷和練習。
這是因為,現實里的互動往往存在缺陷和瑕疵,有快樂有悲傷,有表現優秀的時候,也有表現尷尬的時候,我們得教孩子經歷、習慣、應對這些。
否則,如果孩子不學習現實的互動,將只會認識一個完美、光亮的螢幕所帶來的沒有風險、沒有瑕疵、充滿虛假親密感的互動世界。
所以,玩iPad並不是不好,畢竟在某些特定的時間、場景下,孩子就是讀書、寫字、做作業,也和玩iPad一樣不合適。
重要的是什麼時候玩合適,玩多久合適,以及玩些什麼內容合適。
曾經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任何電子產品。
但最近的立場卻鬆動了一些,主張0-18個月避免所有的電子產品,但18個月到2歲這個期間,如果有父母陪伴,並幫助孩子理解他們所觀看的內容,那麼可以適當地和父母一起觀看一些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節目。
一個曾追蹤2000年和2001年誕生的1.9萬名嬰兒的長期性英國研究組織「千禧世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到這些孩子7歲時,那些在一天內看電視、視頻或DVD超過三小時的兒童,更有可能出現行為問題、情感症狀和人際關係問題。
但是,那些玩「符合其年齡段」的電子遊戲達同樣時長的兒童,在7歲時卻沒有展示出任何負面行為變化的跡象。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理解:相對於玩電子產品,孩子缺乏父母監督更值得擔心。
比如, 發表 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年級學生使用名為Bedtime Math的應用程式與父母一起提高數學技能。
但也有一項調查的父母報告說,他們的孩子有時會使用這些電子設備觀看視頻和其它被動娛樂。
所以,爸媽要是實在太忙、太累、太需要安靜一會兒……迫不得已把iPad交給孩子,那我們至少要可以控制孩子利用iPad幹些什麼。
一、不要睡前看
事實上,要是讓孩子睡前看2小時電視、動畫片什麼的,孩子就越來越難以入睡了。而且,這也使得孩子更難學會自己入睡。
此外,年幼的孩子需要與家長共享的睡前時間(故事,搖籃曲等)帶來的愛和安全感,絕不能讓動畫片代替了這個角色。
二、不看就關,別當背景聲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視頻節目的背景聲會干擾孩子的玩耍和學習。
讓孩子處於不適齡、不是專為孩子設計的節目中,哪怕只是作為背景聲,也會給孩子的語言、認知、執行能力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三、限制時間
2歲-5歲:
建議每天1小時為兒童設計的高質量節目。並且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孩子把從螢幕上看到的內容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比如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幫助孩子在現實中找一找那些在電視,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看到的現實生活中的物品。
四、陪看,陪互動
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對話,比任何APP的教學效果都好。所以,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談論他感興趣的東西、描述孩子今天的經歷、今日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這些對話,都是非常自然,同時也是非常好的為孩子的「學習」而設計的對話。
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者使用任何電子產品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用這樣的方式談論,描述一下你們倆正在做的事情。
這種「和爸爸媽媽一起發現世界」的感覺,能夠讓孩子體會到被愛和被支持。
五,選擇高質量、適合孩子的視頻節目或遊戲
好的視頻節目如何選擇呢,總的來說有三個主要特徵:
人物偶爾會直接對孩子說話;
要求孩子以某種方式參與節目(例如,重複一個詞彙);
具有強烈故事情節和故事書結構(開始,中間,結束)的兒童節目。
更具體地說,爸爸媽媽還可以注意下面這幾點:
鏡頭中沒有暴力、色情、血腥相關的道具、動作、畫面和內容。畫風不會變化太大、切換太快、情節變動太大。動畫或遊戲的每一集、每一輪時間不要太長,比如《小豬佩奇》每集就只有5分鐘。畫面和聲音穩定清晰,色彩明麗清新,音樂和音效活潑或舒緩。劇情和台詞溫暖健康,積極向上,貼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心理認為造型可愛、充滿童趣推薦一些比較適合年幼孩子觀看的動畫節目:
《小豬佩奇》、《小豬佩奇》、《米奇妙妙屋》、《汪汪隊》、《小馬寶莉》、《芝麻街》、《花園寶寶》、《天線寶寶》、《小鼠波波Maisy》……
電子書可以給孩子看嗎?電子書比紙質書好嗎?爸媽應該熱情地接受電子書,還是儘量陪孩子一起閱讀傳統圖書呢?
這真是個值得爭論的話題,可能10年後大家還會為此爭論不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