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蜜汁」網紅景點
不知曾幾何時起,旅行的意義開始與「拍照打卡」捆綁在了一起。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只要貼上「新晉網紅地」的標籤,就立刻會成為當下市場裡的爆款。網紅能發現城市中遺落的美好固然可貴,但過於誇大的「美好」和跟風的背後,又有多少能真的成為旅行者的獨家記憶呢?
「蜜汁」網紅景點的遭遇
6月的一天,王波和女朋友從大理古城走出來,正不知下一站該去哪裡的時候,遇上了一個開旅遊電動三輪的大爺。王波提議坐大爺的三輪去看看蒼山腳下的崇聖寺三塔,沒想到老大爺卻擺了擺手,說道:「別去看了,你們就在塔門前拍個照就行了,交錢進去也沒啥好看的。」
「他強烈推薦我們去洱海著名的網紅景點周遊一圈,說自己拉了這麼多年客,乾了這麼多年旅遊,肯定不會騙我們,更是強調『網紅景點既不要錢還好看』。半信半疑下,我們上了車……」
大爺帶王波去的第一個網紅景點叫做「天空之鏡」,其實就是洱海邊上一塊還未開發的灘塗,位置也很隱蔽。他把車停到馬路牙子邊,指著一條被人為踩出來的小徑,對王波說:「從這邊下去,一直往裡走」。
灘塗的自然美景的確震撼了王波,澄凈的水面反射出湛藍的天空,水天一色連成一片,真的就像「天空之鏡」一般,另外沒有「人擠人」這一點也相當加分。「我們興奮地開始拍照,一掃之前對古城商業化無奈的陰霾,結束後,又立馬催促大爺帶我們去下一個網紅景點,」王波回憶道。
美麗的雲南洱海 王波 圖
第二個景點,據大爺介紹還是叫「天空之鏡」,但比起前一處灘塗,這裡的蘆葦叢里多了一條擱淺的小船,王波覺得有點眼熟,好像在某社交軟體上看到過網紅模特曾在這裡「打卡」。果然,不遠處有幾個穿著漢服和水手服的女生帶著攝影師在湖邊拍照。
洱海邊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 王波 圖
接下來,從大馬路到泥濘小路,電動三輪在坑坑窪窪的路上顛簸得越來越厲害,王波看了一個「天空之鏡」接著另一個「天空之鏡」。後來途中又經過一大片未竣工的別墅區,外面拉著橫幅寫著「雲南著名網紅景點拍攝地」。
屋頂天台被改造成攝影基地,上去坐鞦韆拍照需要收費 王波 圖
「我這才發現洱海周邊已經發展出了成熟的『網紅藝術寫真產業』了」,王波說。
王波的經歷還算幸運,一是的確沒花什麼錢,二是景色的確美。不過,如此「小眾」的網紅景點也存在著許多隱患,首先未開發的灘塗周邊路況很糟糕,破碎的磚塊橫在路中央,下過雨後,道路更是泥濘不堪。其次,在靠近湖水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安全提醒的牌子或工作人員看管。最後,「景點」除了拍照外,也沒有其他的歷史人文價值。
通往「小眾」網紅景點的路 王波 圖
「照騙」背後的差距有多大
與王波「誤打誤撞」走了一趟網紅景點之旅不同,網友「深海魚」在計劃自己的墨西哥之旅時,決定去看一看在社交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墨西哥粉紅湖」。
這個被稱為「一生必去一次」的網紅湖泊位於墨西哥坎昆市西北一個叫 Las Coloradas 的小鎮旁,曾是當地工業製鹽廠的一部分。因為湖泊中含有大量鹽分,滋生了大量的「杜氏鹽藻」,這些藻類在極端的生存環境下會生產一種類胡蘿蔔素的色素化合物,因此才讓湖水泛出一層淡淡的粉紅色。
旅遊網站網上使用的「墨西哥粉紅湖」的照片 攜程網
在社交軟體上,幾乎所有關於「墨西哥粉紅湖」的照片里,都可以看到蔚藍色的天空下,粉色的鹽湖如童話世界般美麗而夢幻。同時,走紅之後,以前不要門票,現在需要花50墨西哥比索才能一睹其「芳容」。
網友「深海魚」自駕去打卡了「墨西哥粉紅湖」,然而現實卻讓他大失所望。「第一張還是我狂P了呢,第二張是真實的樣子」,他給記者發來了自己在現場拍的粉紅湖,但很明顯,即便經過了修飾,現實里所呈現的樣子與網上流傳的「美景」仍然相去甚遠。
經網友「深海魚」美化過後,勉強達到了夢幻的粉紅色效果 網友「深海魚」圖
未經加工的「粉紅湖」照片 網友「深海魚」圖
「挺多網紅景點確實有迷惑性。」網友「深海魚」說:「墨西哥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但這裡真的沒什麼可以去看的,我唯一的印象就是來回開了快7個小時,還錯過了另一個景點」。
在網上,關於網紅景點「照騙」的吐槽也是不少。比如今年7月,一位名叫Polina Marinova的《財富》雜誌編輯在巴厘島旅遊時,發現Instagram上關於網紅景點「天堂之門」的照片都是「偽造」的。在那些照片里,遊客站在「天堂之門」中間,腳下是一片鋥亮如鏡的汪洋,倒映出遠處的山、人影和建築,在這種對稱的美麗下,不管是誰,拍出來都好像大片一樣。
然而現實卻是,「天堂之門」前面根本沒有什麼如鏡的水面,而是負責拍照的工作人員一手舉著手機,一手拿著鏡子,用鏡子反射的原理,營造出了這種效果。
Polina Marinova在巴厘島旅遊時發現「天堂之門」的倒影效果是一面鏡子造成的 Twitter截圖
在某社交軟體上,也有國內網友用「生動的數字」進行了吐槽:「巴厘島的天空之門,坐車1小時,摩托車20分鐘,走路10分鐘,排隊2小時,拍照3秒鐘「。
記者在同軟體上還看到有人推薦了秘魯威尼坎加公園的「彩虹山」,然而放在首頁的照片卻呈現出一種「極其誇張」的彩虹色,博主在圖片下方的文字中說明道:「為了好看調了顏色」。但評論中的網友卻指出這張照片已經完全「失真」了,「P圖也要有個限度吧」,「好看也不能失了本真,那被騙去的人怎麼辦?」,「去了就知道是騙人的,圖片上的色彩是後期過的。」
社交軟體上po出的「失真」的秘魯威尼坎加公園「彩虹山」 小紅書截圖
秘魯威尼坎加公園「彩虹山」真實的樣子,丹霞地貌造就的彩虹奇景。IC 圖
跟風打卡是虛榮心作祟嗎
在過去,為證明到訪過某地,有的人會在建築物上、竹子上或石頭上刻上「到此一游」四個大字。如今,我們發明了「打卡」一詞,並利用圖像、視頻、文字等方式,在社交媒體上更迅速更直接地分享我們在旅行中的每一刻。
目前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客座學者的心理學老師曲玉萍告訴記者,不管是過去的「到此一游」,還是當下流行的拍照打卡的方式,從心理學來看,都反映了人類幾個主要的心理特徵。
「首先,人作為動物的一種,與生俱來就帶有一些心理,如在一些地方留下自己的記號,這就是一種特別原始的本能,通過留下一點標記來證明是我的東西,或者這塊領地是我的,或者我來過這兒」。
「其次,就是從眾心理。無論你是從大眾也好,從小眾也好,都很難逃脫從眾心理。這其中又牽涉到第三點,就是群體認同的心理。比如說我們都認同自己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可能會去哪些景點,我們會跟著去,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中產階層。這裡面包含了一種群體的認同」。
曲玉萍指出,在朋友圈「秀」自己的生活也是為了獲取群體認同的一種方式,「為什麼人要秀它,其實就是為了一種認同,秀的成分一定是說他想成為他認同的那種人或者那種人群的一份子」。
青海茶卡鹽湖也是近幾年頗為火爆的旅遊景點之一。IC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