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那些年追過的日本動畫,男主角總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說提起一部動畫,我馬上就想起了封面人物,而它最有代表性的角色,就是男主角。
就彷佛說起《銀魂》,我就會想到阪田銀時。
說到《一拳超人》,我就想到埼玉老師。
說到《七龍珠》就會聯想到孫悟空
說到《鋼彈》就會想到阿姆羅
說到《灌籃高手》就會想起櫻木花道一樣。
那個時代的經典作品,總有一個經典的男主角撐起一片傳奇。
而今年的7月新番,雖然筆者認為這季夏番有不少作品都非常出色,但是真的能讓我記住男主角名字的角色,幾乎沒有。
他叫什麼?
他叫什麼?
他叫什麼?
他叫什麼?
他叫什麼?
你能和以前那些作品一樣,流暢的說出角色全名嗎?
我想一定有,但肯定也有人跟我一樣說不出了。
有些作品其實是沒有男主角的。
我不是說這些作品不好,甚至我認為這些作品都很不錯,各有各的特點,作為新番來說,它們各盡其責,尤其是《彼方的阿斯特拉》和《炎炎消防隊》、《新石紀》都忠實還原了原作的魅力,甚至說比原作都更棒,但我已經記不住男主角們的名字。
為什麼?筆者分析有下列幾個原因。
動畫產量的飛速猛增
日本自從1990年代後,啟用了製作委員會的制度,電視動畫的商業化越發成熟,一部作品從原作的挑選、動畫化,和後期的周邊販賣、宣傳,已經可以做到一氣呵成。
整個產業的高度發達,也讓動畫的產量逐年遞增。
根據日本動畫協會統計的《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8》的數據提示,隨著日本動畫產業的擴大,每年的作品數量都在不斷增加,直到2017年才有略微回落。
但即便如此也達到了340部,比起7年前2010年這個筆者認為日本動畫發展的巔峰時期,足足多出了近150部的作品!
作品數量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一是日本動畫產業需求缺口擴大的關係,不斷的推出動畫化,那麼原作的漫畫、輕小說就有機會被更多人知道,從而提高銷量。
這一點,從數據上也是可以看出的。
那麼我們在新番中不再能完全記住男主角的名字,首要原因已經明確,因為作品實在是太多了!
我記得有一年的夏天,一季就出了50部作品。這麼多作品中能記住名字的角色都不多,更別說要記住男主角們的全名了。
深刻人心的作品減少
這一點是緊隨著作品數量增加而來的副作用,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作品數量暴增,但資本投入和製作模式本身沒有太大的變動,因此品質上就無法保證。
當劣質的作品越來越多,就等同變成赤裸裸的「原作廣告」,用意只是來提高原作的銷量。
在這一點上,「異世界穿越龍傲天輕改」題材尤為矚目,不是刻意要批評,只是這類作品近年非常出色的例子真的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