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說\"不\"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比如說,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對孩子說:\"寶貝啊,你先出來吃飯吧,吃完飯再玩好嗎?\"
孩子用力地搖了搖頭,說:\"不。\"
又比如說:\"寶貝啊,你趕緊回家寫作業吧,別到時候又熬夜了。\"
孩子堅決不聽我的話,他堅決地說了一句:\"我不要!\"
還有,當孩子做錯了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嚴肅地對孩子說:\"寶貝,這件事情是你做錯了,你趕緊和奶奶道歉。\"
孩子一邊跑回房間,一邊大聲地喊著:\"我就不道歉!\"
......
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突然開始不聽父母說的話,而且總是抗拒說\"不\"。父母想和孩子好好說話,孩子卻總是拒絕。父母對孩子嚴厲一點,孩子的態度反而是更加糟糕了。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正在經歷一個幼兒叛逆期。父母需要做到一些事情,改變孩子說\"不\"的習慣。
人有3個叛逆階段,都集中在了前20年里,這是成長的需要,也是讓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
第一階段:3 歲左右,3歲時出現第一個叛逆期,其叛逆行為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第二階段:8 歲左右,8歲左右時,則來到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第三階段:12 至18 歲左右,在12到18歲階段,是人生的第三個叛逆期,這才是大家最常見與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每一個叛逆期里,孩子都有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幾乎都是孩子表現自我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父母眼裡,這些行為都是一種抗拒叛逆的表現。所以,父母對於處於幼兒叛逆期的孩子既擔心又無奈。
孩子總抗拒說\"不\",父母認為這是一種不聽話的表現。大多數父母都會加重言辭,叛逆的孩子聽到父母說的話,便會用更加難聽的話反擊父母。
對於孩子的這種表現,父母是非常擔心的。父母特別容易將眼前的一面與孩子的未來聯繫到一起。所以,大多數父母都會認為幼兒叛逆期是一個\"貶義詞\",但是這只是每個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時期。
一般來說,孩子在\"幼兒叛逆期\"里都有以下的表現:
出言不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總是抗拒說\"不\"就是一種出言不遜的表現。在幼兒叛逆期里,孩子是以自己的情緒為主,他會更多注意自己的情感。當孩子感覺到不高興時,孩子就會習慣地用語言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除了說\"不\",孩子還喜歡說一些其他過分的話,比如說\"你好煩\"\"你走開\"等等。正是孩子的這些表現,很多父母認為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很難溝通。
因為父母直接和孩子講大道理,孩子只會覺得父母很煩。有時候,孩子說了一些過激的語言,父母更是打不得罵不得。大部分父母會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這也是多數父母感覺到煩躁的原因。
情緒失控
情緒失控,也是進入幼兒叛逆期的孩子常有的表現。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先說\"不\",如果父母順應了自己的要求,那麼孩子便算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父母不答應自己,而且還表現出更加誇張的神請,那麼這時候,孩子會向發泄自己的情緒。
\"哭\"便是孩子發泄情緒的最直接方式,孩子習慣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看到孩子哭,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慌張心疼,於是便選擇服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認為,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是說不得的。因為父母說得太多了,孩子就會感覺到厭煩,而\"哭\"和一些粗暴的言語就是孩子情緒失控的表現。
出現叛逆的行為
其實,孩子說\"不\",就是一種打破父母制定規則的行為。孩子喜歡和父母對著干,性格執拗,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自尊心,便開始做一些能夠維護自尊心的事情。
一些叛逆的行為、出言不遜、情緒失控都是孩子維護自尊心的表現。當父母對這些行為表現出了不滿的模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損壞了。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孩子便會做出一些更加叛逆的行為。
雖然叛逆期是每一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時期,但是如果父母不能糾正完善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會變得愈加叛逆。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孩子可能很久都處於叛逆時期。
那麼,面對孩子抗拒,父母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呢?
別擔心,用這4\"不\"就能夠糾正孩子的行為:
不隨便發火
處於幼兒叛逆期的孩子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情緒失控。在情緒失
控的基礎上,孩子會出現一些應激的行為。如果父母還對孩子隨便發火,那麼孩子可能會更加叛逆。
父母應該保持穩定的情緒,不能隨便對孩子發火。當孩子說出一些不好的話語時,父母也要學會忍耐,心平氣和地告知孩子你的想法。對著一個冷靜溫柔的人,孩子的抗拒會少幾分。
不能太強勢
其次,父母父母不能表現地太過強勢。
父母太過於強勢,就會給孩子一種壓迫感,孩子會感覺到很多壓力。其實,
父母站在高處審視孩子的時候,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離父母越來越遠。父母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危機,孩子為了保護自尊心,便會採取叛逆的行為。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親子之間建立友好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應該多於孩子溝通,父母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可以告訴父母自己的需求。這樣,孩子與父母就能夠減少很多矛盾。
不能看貶孩子
父母總是干預孩子的行為,這其實是一種不信任孩子的表現。比起孩子,父
母更加信任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才會控制孩子的行為,並且總是私下就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
家庭中的一部分矛盾都是父母和孩子不能達成一致導致的,父母不應該看貶孩子的實力,也要給一定的選擇空間,讓孩子自己去做出選擇,自己去經歷。只有孩子自己去經歷了一些事情,孩子才會成長。
不要懷疑孩子
就像上文所說的,孩子做出一些抗拒的行為,父母就容易聯想到孩子的將來,並且擔憂孩子孩子的未來。孩子也只是一個孩子,他正在經歷幼兒叛逆期。在這個時期里,孩子的行為其實都是一種很正常的想像,父母不應該懷疑孩子的行為。
親子之間需要多一些信任感。其實,孩子在發泄情緒、總是說\"不\"的那一瞬間,頭腦是失控的。等到孩子平復了自己的情緒,孩子會意識到自己剛才情緒失控了,但是礙於面子,孩子不肯向父母道歉。
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孩子也肯定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下次便會收斂自己的行為。
孩子處於幼兒叛逆期,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耐心和尊重,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從叛逆期成長起來。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