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黃芪?它有5種配伍,但3種人不宜服用

作者:CUP       2019-08-15 04:57:18


"

最近網絡上流行這麼一句話:保溫杯里泡黃芪,是中年人的標配。繼養生泡腳、盤串、喝茶之後,保溫杯里泡黃芪也成為了網友,調侃中年人的一個梗。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被譽為「補氣補脾諸藥之最」,深得人們的喜愛。

為什麼呢?因為它有5種配伍!

1、肺脾氣虛 中氣下陷

黃芪主入脾、肺二經,有補中益氣昇陽之功,凡肺脾氣虛,食少便溏,咳嗽氣促,倦怠乏力,或氣不攝血,各種出血及崩漏,中氣下陷脫肛,子宮下垂等,均可選黃芪。

若氣虛甚配人參、白朮以增強補氣效力;脾虛見食少便溏,除配黨參、白朮外,還常加茯苓、炒扁豆、炒薏苡仁以健脾止瀉;如肺虛咳喘氣短,痰多稀白者,多與黨參、茯苓、陳皮同用,或配人參、五味子、紫菀以補氣斂肺,方如《永類鈐方》補肺湯;若氣虛不攝血而致便血,吐血,崩漏者,常與人參、當歸、龍眼肉等同用以益氣攝血,方如《嚴氏濟生方》歸脾湯。

黃芪既善補氣,又長於昇陽,故中氣下陷而致脫肛,子宮下垂等內臟下垂諸病,黃芪為必用之藥。臨床常與人參、白朮、升麻、柴胡等同用,以加強升提之力,方如《脾胃論》之補中益氣湯,現臨床以本方為基礎,加入大劑量枳殼,每獲良效。

2、衛虛自汗

黃芪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治體弱衛虛表不固而致自汗,與防風、白朮配用,補氣固表之功尤著,如《丹溪心法》玉屏風散;亦可與牡蠣、浮小麥等收斂止汗藥同用,以增強止汗的作用,如《局方》牡蠣散。

至於氣虛陽弱而致虛汗不止者,可與附子、生薑同用,以補氣溫陽,固表止汗,如《嚴氏濟生方》芪附湯。對於陰虛盜汗者,本品亦可治之,需與生地、黃精等到滋陰降火藥同用,如《蘭室秘藏》當歸六黃湯。

3、氣血不足之瘡癰

黃芪具有益氣昇陽、托毒生肌之功,有「瘡家聖藥」之譽,故常用於瘡瘍屬氣血不足者。若日久膿成不潰,則與當歸、川芎、穿山甲、皂角剌等配用。以托毒排膿,方如《外科正宗》之透膿散。

若瘡瘍潰久不收口者則與當歸、人參、肉桂、熟地、白朮等配用,以益氣養血,托毒生肌收口,如《局方》十全大補湯。如小兒痘瘡,氣虛塌陷,可與在人參、肉桂、炙甘草同用,以益氣透疹,如《博愛心鑒》之保元湯。

4、肢體麻木 半身不遂

黃芪補氣力強,氣盛才能血旺,故氣血虛弱致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可用黃芪治之,如《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即以本品配桂枝、白芍、生薑、大棗,以益氣溫經,和營通痹。

《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用本品配當歸、川芎、桃仁等,以治中風半身不遂;《百一選方》蠲痹湯以本品配羌活、防風、當歸等,治療肩臂風濕痹痛,兼見氣血不足者。

5、水腫

黃芪具有利水消腫之功,適用於脾虛失運,水濕停聚而致的肢體面目浮腫,小便不利,多與防風、白朮等同用,如《金匱要略》之防己黃芪湯,用於治療慢性腎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這3類人不宜服用

1、月經期間的女性

正在月經期間的女性不能服用黃芪水,否則會對月經還有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2、懷孕期間的女性

懷孕期間的女性服用黃芪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因為很有可能導致滑胎,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

3、肺結核的患者

如果是患有肺結核的患者,症狀主要表現為咳血、口乾舌燥以及身體發熱,那麼我們也是不建議單獨使用黃芪泡水喝的。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女人到了40歲,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就三樣


我與抑鬱症對抗的這10年,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農村做了這三件事,不討好還得罪人


咖啡是否真能預防糖尿病?阻礙糖吸收降低脂肪


造成失眠早醒的4大原因,5個方法促進睡眠


松花粉是「天下第一粉」,糖尿病吃了還能降血糖?是騙局還是事實


中藥黃芪有什麼功效?在臨床上如何應用?使用禁忌是什麼?


「沒有不累的人生,舒服是留給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