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味甘,性溫,是補氣的主藥,有固表止汗,補脾益氣的的作用。氣虛不能固表,固攝能力下降可引起出汗不止,本品能補氣固表,故常用於氣虛的自汗。氣充則血足,所以臨床上也常用於氣血不足的病證。黃芪是治療氣虛不可缺少的藥物之一。
臨床應用:用於治療脾肺腎氣虛和中氣下陷或者病後氣虛體虛弱者,常常和人參同用;用於治療脾氣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膩或者泄瀉,常與白朮,茯苓,甘草同用,達到健脾益氣的功效;用於治療血虛氣虧,常與當歸,熟地,茯苓,大棗等同用,達到健脾益氣補血的功效;用於治療中氣下陷、久瀉脫肛或者子宮下垂等症,常與黨參,白朮,炙甘草,升麻,柴胡等同用,達到補氣升舉的功效。
用法用量:一般10~25克,大劑量30~50克。
使用注意:黃芪性質升溫,可助火內生,又能補氣固表,所以外有表邪,內有積滯,氣實胸滿,陽盛陰虛,上熱下寒,肝旺多怒,均不可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