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CUP       2019-08-02 04:16:00


"

關於兒童的人格教育有多重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所形成的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

那麼,在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期,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孩子性格的形成,並最終鑄就了孩子的性格呢?

一起看看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影片講述了一個11歲的女孩萊莉,和家人一起離開熟悉的明尼蘇達州,搬到舊金山生活,面臨新環境所產生的一系列心理不適應,最終如何走向成長的故事。

特別的是,這部片子的主角並不是萊莉一個人,還包括了她頭腦裡面的五位情緒達人組成的情緒小分隊,分別是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這個頭腦特工隊通過萊莉的眼睛看世界,在控制中心裏面相互協作,一起完成了萊莉對大千世界的反應。

在搬家之前,萊莉的生活一直無憂無慮,因此,「樂樂」一直是她大腦世界裡的主導者。意外發生在搬家之後,因為面臨新環境的不適應,萊莉的各種負面情緒慢慢占據她的頭腦。在萊莉到新學校後,因為情緒失控,她在同學面前出了丑,混亂中樂樂和憂憂被拋出了頭腦控制中心,流落在萊莉的茫茫腦海。

樂樂千辛萬苦地想讓萊莉的情緒和生活重回正軌,和憂憂一起歷經重重險境想回到控制中心。她們一起穿越了萊莉頭腦中的各個偏僻角落,有記憶垃圾場、造夢工廠、幻想之城、抽象思維區、潛意識區。但萊莉的情緒卻一再陷入崩潰邊緣,主導她性格的「島嶼」一座座崩塌。

千鈞一髮之際,在萊莉想像中的夥伴冰棒的幫助下,樂樂憂憂重回了控制中心。萊莉也獲得了新的成長,學會喜憂參半地面對她的人生。

影片的英文名叫《Inside Out》,比起中文譯名,我覺得這個名字才真正體現了這個片子的內涵。

影片非常生動地描繪了萊莉的性格是如何在內外環境的不斷作用下形成和改變的,那些我們看不見的「情緒」、「核心記憶」是如何影響著萊莉性格的形成和變化。影片著重向我們展示了影響性格形成的幾個關鍵因素:家庭環境、固化的性格特質、情緒反應模式。

01家庭環境

兒童性格的形成,除了來自遺傳因素的自身性格特質外,毫無疑問,就是來自外在環境的影響。而家庭環境則是影響性格形成的最關鍵因素。

當萊莉做為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各種關愛和悉心的照料。溫馨的家庭環境以及高質量的家庭陪伴,共同影響和作用著萊莉的心靈,形成了她最初的性格。

當萊莉不斷成長,來自社會環境的影響也逐漸增多,她的性格也容易被同齡的夥伴所影響,社會情感逐步豐富,但主導她性格的環境因素還是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僅包括家人為其提供的物理環境,還包括心理環境。

在萊莉搬家前,父母給她提供的家庭環境是非常舒適的,包括了物理環境的舒適和父母用心營造的和諧的家庭氛圍。而搬家給她帶來了許多來自物理環境變化的衝擊,同時,由於父母在新環境中忙於應付焦頭爛額的生活,也導致萊莉的家庭心理環境發生了改變。

這一切都給萊莉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從而在逐漸影響著她性格的變化。

02性格島

萊莉在家鄉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美好的生活經歷凝聚了許多珍貴的核心記憶,而每一個核心記憶都代表了萊莉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瞬間。

核心記憶為塑造性格島提供了能量源泉,它們鑄就了構成萊莉基本性格五個島嶼——家庭島、誠實島、冰球島、友誼島、淘氣島。

這五個性格島代表了在外在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下,萊莉逐漸形成了固化的性格特質。

家庭島——代表了她的內心對家庭的珍視。

誠實島——代表了她的重要品格。

冰球島——代表了她擁有非常穩固的興趣。

友誼島——代表了她擁有值得信賴的朋友。

淘氣島——代表了她的內心充滿積極和活力。

這些固化的性格特質包含了她性格上的一些關鍵點:有非常樂觀和活力的生活態度,有很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朋友和家人、興趣愛好),有很好的行為準則——誠實。

這些性格特質的形成,來自於過去11年的各種美好的核心記憶,也是她成長經歷中的各種珍貴時刻凝結的結晶。

影片的結尾,當萊莉面臨情緒崩潰之後,重建了自己的性格島。性格島數量變多了,增加了吸血鬼愛情島、時尚島、男孩樂隊島等充滿青春期特質的島,同時友誼島也擴大了,代表她適應了新的環境。

控制中心也擴大升級了,這些都代表了她成長之後的性格內涵不斷地豐富了。

03情緒管理

成長的過程,是各種情緒不斷交織起作用的過程。孩子對外在環境起反應的不同方式,會逐漸影響她的核心記憶,從而影響她的性格形成。

當孩子的性格初步形成後,她固化的性格特質會影響她對於外在世界的情緒反應。性格也會在環境和內在情緒反應的相互作用下,不斷發生著改變,這三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影片開始,伴隨著萊莉的誕生,最先出現在她腦海里的情緒是快樂,樂樂成為她人生的情緒主導者。伴隨萊莉的成長,各種情緒就輪番上場了。不同的情緒起著不同的作用:怕怕負責拉響安全警報,怒怒負責防守公平界限,厭厭負責守衛萊莉的身體社交,憂憂代表著對失去的感知。

一開始的樂樂總是想主導控制中心,對憂憂非常排斥。就像我們每一個父母的心理一樣,覺得悲傷是一種負面情緒,會傷害到孩子。當萊莉的生活出現一連串的不順利的時候,儘管樂樂一直想努力讓萊莉保持快樂,但最終事與願違。

影片結尾的時候,憂憂點亮了萊莉的核心記憶,將它們變成了多彩的核心記憶,重塑了萊莉的性格島。回家的萊莉伏在父母懷裡哭泣,臉上掛著帶淚的微笑,代表了她的成長最終是接納了各種情緒。

當冰棒陷入悲傷的時候,樂樂的所有方法都無濟於事,只有憂憂去安慰他成功了,這也說明了,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管理難題時,選擇接納孩子的情緒,才能做到共情。選擇面對現實,也是孩子突破成長困境的一種方法。

影片告訴我們,所謂的情緒管理,就是要接納所有的情緒,並且明白消極情緒對於成長的重要價值。孩子成長必然伴隨的是情緒的逐步複雜化,單一化的快樂或者憂傷並不存在,五味陳雜才是人生。善用各種情緒去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時應對環境的變化,從而得到真正的成長。

關於孩子性格的形成,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很喜歡影片裡面「性格島」的描述,因為孩子的性格形成,一定是不斷向著縱深的方向發展的。在這其中,家庭、核心記憶、情緒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如何打造一個正能量的性格島?讓孩子能在度過童年期後,順利面臨青春期的各種難題呢?

首先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孟母三遷是有意義的,童年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容易被書寫,周圍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而心理環境也同樣重要,父母的爭吵,壞習慣等,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心理影響,需要我們去改變和調整。

其次,要學會成為一個懂得創造美好核心記憶的父母。多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正向的反饋,在生活的點滴中給孩子營造溫暖和美好。不斷給她增添珍貴的核心記憶:包括友情、興趣愛好、家人、品格、遊戲方式等,從方方面面去塑造。這其中,一定要努力呵護好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這也是童真最可貴之處。

農村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的是什麼?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