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到兩歲的發展過程,父母要注意這八點

作者:CUP       2019-08-02 04:13:10


"

1.生長發育

體重增加約1kg(一歲半平均體重11.5kg),身高增加約4cm(從82cm到86cm)。這段時期生長增加的比例較一歲以前的嬰兒期平緩,父母不必緊張。

一歲半幼兒所懂的詞彙不多,語言的表達是以自我為中。如有些幼兒,「不要」是他最愛說的字眼,有時會以大人也聽不懂的兒語來表達,但是他已能聽得懂許多的話。

2.一般常見疾病

有很多媽媽在門診時會問到:為什麼二歲小孩常常感冒?二歲以前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健全,很容易被感染。疾病流行的季節如流行性感冒期,應避免帶到人多、空氣不好的公共場所。幼兒很容易被傳染到家中有哥哥或姐組上幼兒園感染到的疾病。

有些病毒的感染,會出疹子,叫病毒疹。其中最有名的玫瑰疹,常見於六個月到二歲寶寶,而以一歲左右最多,寶寶往往連續燒了三、四天,反反覆復三十九度以上的肛溫高燒,等燒退了疹子才出現,但不會癢,約一兩天才退掉。其它的病毒疹也許燒了一、二天,或有點腹瀉,也會出一、二天不癢的疹子,也好犯在二歲以前幼兒。

庖疹性咽峽炎好犯的年齡是六個月至三歲,幼兒會突然發高燒、食慾差,卻沒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有些父母會誤以為長牙而忽略了。檢查咽喉先有紅暈的水泡出現,直到二到三天破裂後留下白色的潰瘍,幼兒會因吞食時感到非常劇烈的疼痛而拒食併流口水。前一到四天高燒期,加強退燒處理和水份補充。至於手口足病,除了口腔有潰瘍,幼兒的手、腳、膝蓋,屁股有水泡。上述病症,一歲半的幼兒因吞食疼痛,可改以清涼鬆軟的食物,如布丁、豆花、豆腐或是冰激凌等容易入口的食物。喂食開水、牛奶、稀飯最好也是涼涼的。

3.久咳或咳嗽

如果時常感冒不愈、持續咳嗽、夜咳得厲害,或在夜間清晨有氣促、喘鳴等現象,應及早就醫,給予適當藥物治療,避免氣喘嚴重發作。可進一步檢查過敏原、避免幼兒接觸過敏原。統計上,80%的兒童氣喘在五歲以前發病,尤其好發於二歲前的幼兒,許多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氣鳴到五歲以後大部份會逐漸自然痊癒。

4.腹瀉

一歲半的幼兒,吃的太多、消化不好、飲食不潔或感冒快好的時候,會有輕微的腹瀉或泥便,給予清淡飲食如稀飯、吐司麵包可以改善。夏天幼兒好犯的沙門氏菌感染,嘔吐、腹痛或有發燒以外,大便會有血絲、黏液、惡臭味,可請醫師做糞便的進一步檢查。

5.扁平足和O型腿

剛學會走路幼兒,部份會出現O型腿或以內八字來走路,以一歲半左右的小兒O型腿最明顯,有些到了三歲則會形成X型腿,多數只是幼兒發育中的一時現象,和太早走路、常包尿布沒有關係。一歲左右的幼兒,出現扁平足機會高達90%以上,這些幼兒時期短暫的現象,大多會隨年紀長大,而逐漸形成足弓。

6.語言發展

一歲半到二歲的幼兒,語言能力正在迅速發展中,會努力記住物體的名稱,因此不管看到什麼都會問「這是什麼」或「嗯」「啊」,令大人被問的有點煩,此時不適宜責怪他。大人不論問了幾次,回答應該一致,重複的教導幼兒。

7.心理發展

一歲半的幼兒階段,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比較固執,常常堅持非按自己的意思不可。占有欲也強,希望每個東西都是他的,雖然東西並不一定喜歡。二歲以後,仍在吸手指是病態的,可以用代替的方法,如提供娛樂性玩具或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8.睡眠

包括午覺在內,一至二歲幼兒總睡眠時間約十一小時到十二個小時半,應儘量讓幼兒過規律、正常的生活。

"

三歲寶寶被櫻桃核卡喉,父母這兩個舉動,被醫生點贊

三歲寶寶被櫻桃核卡喉,父母這兩個舉動,被醫生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