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式」教育不可取?有的孩子需要「被強迫」

作者:CUP       2019-08-02 04:11:09


"

一提到「強迫式」方法,一定有不少人出現本能的排斥和抵抗,畢竟所有人都是愛自由、愛自主的,許多強迫都是以侵犯身心為傷害附帶,但是「強迫式」教育不一定是附帶消極作用的,它的殺傷力中也有許多積極的作用。

教育是一種很講究方法活用的活動,從來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用到所有人,而「強迫式」教育方法也不能適用所有學生,但是也並非一無是處,下面將介紹適用於「強迫式」教育方法的情況。

適用於六歲以下的兒童

瑞士兒童心理學讓·皮亞傑在研究認識是怎麼發生時,提出了自己的發生認識論原理。他把孩子的認知發展理論分為四個階段,其中從出生到兩歲,是感知運動階段。兒童在這個階段是不具備邏輯思維的,只能通過感知和移動來了解外界。兩歲到六七歲左右,是兒童的前運演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有了初始的簡單邏輯思維結構。

對於很多年齡較小的兒童,特別是兩歲以下的,此時的教育手段,其實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強迫式」方法。他要是爬到或者移動到不該去的地方,父母是可以直接抱走的,甚至想做一些對他不利的時候,也可以強迫制止,例如一直玩手機或者看電視。

這種情況下的強迫式教育,並不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因為他還強迫制止後,依然會有興趣轉移感知到別的事物上去。

對於稍微大一點的兒童,雖然具備了一般的思維結構,但是不完備,也無法在所有情況下都可以通過講道理,或者讓他反思自明,來修改行為,這種時候,靈活的「強迫」能夠快速幫助他改善行為,認知正確方向。

大班教育下「強迫式」教育很常見

與已開發國家的小班教學相比,我們的學校一般是大班教學,有的班級多大60人以上。因此開明的講道理和給學生自主安排的方式,很多時候並不適用於我們。

學生人數太多,老師不能一一照顧到,有時候為了整體的環境,只能採用強迫式的方法,讓逃避不交作業的學生,按時做完作業。在年齡較大的高中階段,很多學生都有遇到過「強迫式」教育經歷,例如必須當著全班人面背誦課文,按時午睡不得走動等。

具備了思維能力的高中生,內心裡很不喜歡強迫式教育,為了不被強迫,他們反而私底下決心學好不犯錯,讓老師抓不到他的「不是」,他也就逃離了強迫式的待遇。

自律能力差學生適合「被強迫」

有的學生本身是喜歡讀書的,也想考好,但是因為自身自律能力不足,或者一個人學習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他需要外界有人幫助他監督,也需要外界的學習環境來促進他有壓力感的時候,他就特別需要一種「被強迫」的待遇。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被稱為「高考集中營」的毛坦廠中學,很多考得不好的學生重新來到這裡復讀後,面臨著老師與學校的各種「強迫式」壓力,他們付出了不同往常的努力。毛坦廠中學復讀班的本科超線率非常高,有時候甚至達到90%以上,這就是他們的「強迫式」教育的結果!

營造良好環境的需要

因材施教是教育本質的內在要求,因此不存在一種方法適用所有情況,如果完全依靠學生的自律性,來達到目的,也是不現實的。

強迫式方法也常用在營造良好環境上,只有對待整體進行一種強迫式的要求,才能營造出有利於所有人的學習氛圍。有時候強迫式不用針對個體,而是針對整體,這種情況下,雖然有少數學生依然內心裡很排斥,但是大多數學生還是得益於整體環境的。所謂嚴師出高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嚴師在,無形中會產生一種驅動力!

強迫制需要靈活使用

一味的反饋強迫式教育,與不管情況而採用強迫式教育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材施教考量著每一位家長和老師的能力水平,在能者手中,就算是強迫式的方法,也能利用得當,你覺得強迫式教育可取嗎?

"

「強迫式教育」殺傷力,不止讓孩子崩潰,僥倖不改,毀孩子一生

「強迫式教育」殺傷力,不止讓孩子崩潰,僥倖不改,毀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