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得勤勤懇懇、謹小慎微,有些人活的暗黑無光、大大咧咧無所無謂。
在我看來,這句話的後半句,看起來像是硬湊在一起的,不該這樣組合在一起;毫無章法可言。
無論是謹小慎微,還是無所無謂,他(她)們都是同一批人,90後。在暗黑無光的出租屋裡,被每個年齡段嫌棄過的一代人,「爬不起來」可以用來形容他(她)們,但不能說明90後的深度狀況,最精髓的應該說懶得爬起來。
沒有方向,朝那裡爬,沒有奔頭,頹廢都有著詩情畫意。
許多人90後的父母,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為子女打下一小片天下,家境殷實。孩子年少時的夢想遠大,前有自以為的光明,後有退路。
「光明」後來認清了,覺得不可能實現了;然後不拽這些道道了,認為自己那時長大了!
「退路」這個詞,是不被承認的。無論家境怎麼樣,不覺得自己有退路,要靠父母。心裏面想要做,一個怎樣怎樣的人,努力在城市裡、大廈中的混出人樣。
然後,父母總是打電話來,問過的怎麼樣?一次次換藉口地把錢,轉到你的微信上,也有實在不行的,自己伸手的,還要給自己勵志一下。
80、90後算是最反感啃老族的兩代人,可也被父母一點點腐蝕了;轉眼間,自己在慢慢的啃。
你接受不了就這樣,還是有這樣那樣的想法。
父母接受不了你受苦,還是勸你、塞給你錢,他們眼裡從來沒有啃老,只有你過的不夠好。
「愛你三千遍。」是時刻發生在中國父母身上,可以給你3000遍任何的東西,每個都包含三千遍的愛。這是被嫌棄者的父母,愛隨遞增!
前幾天看到一個熱議的帖子,90後真實的生活現狀:「工作一個月,能活三個月。」這是點贊數和評論很高的一句話,上班一個月掙得錢,足夠自己生活三個月。
沒有父母、車房和男女朋友的生活壓力,多數人的生活開銷很低,甚至還有父母硬要給你錢,讓你提高生活水平。
有一個網友說:已經一年多沒工作了,一年消費二萬多。二萬多是他一年的全部開銷。不用買衣服,大件用品,這些有沒有,父母逢年過節都會幫你添加。
我有一個工作穩定的,工資較高的同學,買一身300塊錢的衣服,考慮了一個月,買的那天是淘寶6.18。平常幾身衣服,足夠了。
這是許多90後的現狀,上班沒多久,衣櫥的衣鞋很多還是父母、哥姐買的,沒有更新一遍。
有網友說:像是在偷窺他的生活。也許吧,我是90後,身邊有些人是這樣。雖然只是一部分,但夠清楚那種狀態了。
男生還是居多的,月消費在一千到三千。所以,工作可以不順利,待遇、老闆、同事、發展等等,只要找到一個理由,不滿意就辭職。
歸根到底,90後不想這樣,沒有誰想。不買房不買車不娛樂、沒有負債,平時健健身看看書、玩玩遊戲,已經成了最好狀態的一群人。不想被一些東西束縛住自己,不想因為婚姻掏干父母一輩子的積蓄。
有一些是因為換了幾份工作後,覺得越來越沒有奔頭,慢慢變得無所謂了,最後成了絕望。還有一個原因,是時代造就的,這代父母生活水平提高迅速。他們覺得要時刻準備,在後面托住孩子。
現在社會上對待90後,有很多的說法;也有很多人證明了自己。他們開始不斷的辯解、反駁,後來成了 隨你說的心態。
任何一個現象,都不足去批判一代人;事態有存在有發生,就需要走向更好的。
對於90後工作一個月,能活三個月的問題,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待哪?
我是馬俊,(原創首發),喜歡記得關注,從樸實的文字中透出光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