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人耐吃點心,這是在全國都出了名的。上到九十九歲的老人下到剛會走路的孩子,只要你是天津人,那必然吃過津式糕點。
而在眾多的津式糕點中,最受人們歡迎的,還是白皮點心。
一塊白皮兒嘗到的是記憶的味道
上個世紀70年代,那個年頭物質還比較匱乏,平日裡也吃不到點心,只能在逢年過節之際,換糧票去買一些點心渣。
@百家號 五美合意
點心渣大部分都是白皮點心掉下來的「皮」,和著開水打成一碗「點心糊」,或是就上一杯濃濃的熱茶。就算這樣,咱們的爺爺奶奶如果吃上一口也能美上好幾天呢!
時過境遷,如今的點心渣根本不值一提,但它卻包含著老一輩人難以抹去的復刻記憶。
@媒體a評論員
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飛速發展。那時候的白皮兒,已經成為了大家走訪親戚時,最常送也是最拿得出手的必備禮物。一到過年的時候,滿大街的自行車車把上掛的都是點心匣子,可拉風了。
@天津發布
尤其是咱天津的老例兒,姑爺節。兩盒像樣的白皮點心,一層八件一層槽子糕。拿紅色尼龍繩那麼一捆,姑爺們在老丈人面前一拿出手,絕對有面兒!
到了90年代,天津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吃白皮長大的。濃濃的香油味,一口咬下去酥到掉渣,軟糯甜香。
那時候只要肚子餓了,爺爺奶奶總會拿幾塊白皮給我們吃,兩三口一塊下肚,連嘴邊的渣渣也要舔乾淨才滿足。
那些美味的點心店
如今的點心
再也不是逢年過節的奢侈品
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而挑嘴的天津人
還就認那幾個老牌子
四遠香糕點
你可能覺得四遠香分店不多,但這也是實打實的百年老店——1883年創建於北門外大街東側開店至今,主營傳統糕點,白皮、月餅等口感都非常好。
要說四遠香最知名的,還是製作壽桃。白白胖胖的壽桃,裡面還夾了餡,軟糯可口,最適合老人祝壽。
四遠香糕點(長江道店):長江道36號(華山醫院向西50米)
大橋道食品店
雖然沒有百年歷史,但是大橋道的糕點,在天津人心目中也占有足夠分量。逢年過節,來這裡買糕點的人可不在少數,白皮、月餅、粽子、湯圓等,都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除了售賣有傳統糕點,作為本地土生土長的食品店,飲料、雪糕、罐頭、小零食、乾果等等小食品這裡也是應有盡有。住在附近的居民下班回家買個小零嘴,很多都是這裡的常客。
大橋道食品店(西湖道店):興業里西湖道4號
桂順齋
傳統糕點的「頂配」,那天津人還是要把這個稱號送給桂順齋。逢年過節,拎一盒桂順齋的點心,那感覺都跟別人不一樣。
你說桂順齋有多好,其實也就是從小吃到大的「交情」,這大概就是生根於舌尖上的味覺記憶——當白皮與香油的味道交織在一起,這就是天津人對於點心的終極印象。
桂順齋(華寧北里店):天拖南澄江路與華寧道交口華寧北里17號樓底商
一塊白皮
開啟一段關於糕點的美食之旅
這是天津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人們割捨不下的
老城味道
編|趙雙
綜合整理|天津人、網絡、大眾點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
"